胡权 2021-09-07发布 阅读:799次 ⋅ 美国  国防部  数字工程  建模仿真   ⋅

关注数字工程的行业人士对Philomena Zimmerman不陌生,她作为美国国防部负责研究和工程的副部长办公室(OUSD(R&E))数字工程相关工作的主任,2021年频繁出现在多个数字工程的论坛,大谈特谈“数字工程的几个关键问题”。

作为美国国防部的元老级官员,Zimmerman早在10年前就参与了面向未来的建模仿真探讨,她在最近的演讲中,讲述了10年前一次学习讨论会的内容。

在分享中,她强调了那次会议内容并未脱密,因此不能公开太多内容,但我们从她近10分钟的分享中,可以了解美国国防部推出“数字工程战略”(DES,Digital Engineering Strategy)的前因后果。对于翼络数字国防工作小组来讲,对她提及的数字孪生体的核心地位,深化了我们对数字孪生战场的理解。

Zimmerman提出,当时为了未来10年(正好是现在)的研究和工程需要,围绕“建模仿真”(M&S,Modeling & Simulation)做了一个讨论,其中核心是“建模”。对于设计人员来讲,他们能够理解设计需求,但对于物理世界的运行机理知之甚少。

她引用了10年前的一张图,展示了美国国防部迫切解决各个系统之间数据交换问题的意图。

美国国防部提出了所谓ABC阶段,分别对应了MSA、EMD以及P&D/O&S等全生命周期的工作,这些工作有不同的工程数据(Engineering Data)要求,导致了对其全流程管理根本做不到,只好让管理人员参与其中进行协调,这就是在下图中用“不离开计算机”(without Leaving the Computer)的含义。

解决各个系统和环节的数据交换问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自2010年召开“美国国防部夏季学习研讨会”以来,通过引入数字孪生体、DevSecOps、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具生态。

按照Zimmerman所讲,当时美国国防部已经认定应该基于模型来推动数字化转型,她在演讲中提到,Model-Based X是一种新型的思路,包括MBSE、MBE等等,但仅仅如此还不够,因为只是推动基于模型的工程,如果各自搞一套体系,又形成了烟囱式的基于模型的工程。

这种情况在我国目前实践中很突出,不少行业人士认为只要采用了平台之后,就可以解决过去谈的IT烟囱的问题,但实际上平台自身不能解决数据互联互通问题,由于各种模型跟平台耦合度非常高(即非标准化的模型),导致了大量烟囱式平台存在。

曾经有人问建模仿真跟数字工程的关系,虽然笔者做了一些解释,但听了Zimmerman的讲解,感觉她讲得比较深入,体现了数字工程的核心价值。

她在演讲中用了“数字表示”(Digital Representation)和“数字制品”(Digital Artifact),并提出这是数字工程的目标。可能有读者不理解“表示”和“制品”之间的差别,前者是对物理世界的表示,追求的目标是越逼真越好(当然要考虑成本),后者是CAD等设计模型,属于人的创造性成果,所以也有人称之为“人工制品”。

大家观看Zimmerman的演讲,应该注意这两个概念跟数字孪生体的关系。通过10年时间的发展,美国国防部基本上把数字孪生体融入到数字工程体系中去了,这样高度整合的概念,反而给我们学习了解它造成了麻烦。

理解数字孪生体跟数字工程的关键在Zimmerman对“建模仿真”和“数字工程”的对比中。

部分行业人士言必称“正向设计”,这个想法自然不错,但它只代表了“数字制品”的需求,而没有展现“数字表示”的潜在价值,这一点需要数字孪生战场公众号读者意识到的,否则很容易陷入片面的认识,忽视了正在进行的数字工程大革命。

为了便于读者原汁原味了解Zimmerman对数字工程的讲解,数字孪生战场公众号发布了该视频,有兴趣的读者请自行观看。


作者:胡权,工业4.0研究院院长,数字孪生体联盟理事长



评论

您不能发表评论,可能是以下原因
1、登录后才能评论
2、作者关闭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