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权 2023-01-03发布 阅读:412次 ⋅ 竞争优势  战略管理   ⋅

从技术革命周期论来看,军事和经济的竞争规律类似。领先者通过基础理论研究,率先提出新的概念体系,建立“代差”优势,从而在产业化过程中获得竞争优势,成为一个时代的翘楚和获利者。

作为跟随领先者的国家和地区,他们自然要跟进领先者的概念体系,希望在新产业中获得一席之地。

本文延续《用更新换代打败模仿者》一文,从跟随者应对“代差”的三种方式,继续探讨军事和经济上的模仿与竞争问题。

一、跟进模仿

当领先者通过长期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出新的概念和体系时,跟随者处于对领先者选择的“信任”,往往会跟进模仿。

由于领先者拥有较大的竞争优势,考虑到最大化自身利益以及霸权等述求,它通常会把研究成果公开,因此,新概念体系往往是公开的。

跟随者学习领先者提出的概念体系机会比较多,例如,领先者会通过学术交流或国际联盟等方式,扩散新概念体系,给跟随者提供了大量的公共资源。

美国在基础研究上具有垄断地位,颠覆性创新大都来自美国。例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2006年提出“信息物理系统”(CPS,Cyber-Physical Systems),后来因为产业化价值不大,美国各界人士(除了学术界)基本上放弃了该概念。

然而德国在2012年提出基于CPS的工业4.0概念体系,一方面对美国转向数字孪生体了解不深,另一方面德国部分学术官僚热衷CPS体系,延续CPS思路构建了“资产管理壳”(AAS,Asset Administration Shell),迄今为止难以实现自我批评。

对于数字孪生体的趋势,德国思路有所感悟,所以直接把AAS称为“工业数字孪生体”,几大德国工业协会联合发起了“工业数字孪生体协会”。

从德国工业4.0的演进来看,跟进模仿的代价非常大。

二、超越代差

对于有信心的跟随者,依靠对新概念体系的消化能力,希望超越领先者,提出不同的下一代概念,以实现“超越代差”的目的。

比较典型的超越代差实践,当属20世纪80年代日美冲突的时候,美国认为当时工业发展的共性问题是“数据交换”,因此建立了国家协作机制,依托ISO国际组织,开发了STEP工业数据交换标准。美国空军提供军事需求,波音公司负责管理众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omputer-Aided Design)公司,成功的建立了工业数据国际标准。

当时日本信心百倍,力图为全球工业编写“教科书”,提出了超出自身能力的下一代工业概念:智能制造。


20世纪80-90年代

2015年左右

2020年左右

日本

智能制造



美国

工业数据交换(STEP标准)

工业互联网

数字孪生体

中国


工业互联网/智能互联网

数智孪生(体)

工业4.0研究院



数字孪生体

美国商务部专家忠实记录了这个变化。

日本政府指定东京大学的教授,设计了“智能制造系统”(IMS,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s)国际研究计划,提供了10亿美元(当时计价)资助,其他参与国家加起来不到10亿美元,可见日本力图领导全球的雄心壮志。

事关美国工业的地位,美国商务部对日本的智能制造进行了研究,认为其不过是“好大喜功”的概念体系,并不具备充足的基础研究,失败概率非常高。

简单讲,美国认为日本的“超越代差”是不现实的。后来的结果不言而喻,在此不赘述。

进入2012年,美国通用电气牵头提出了工业互联网,我国迅速进行跟进,考虑到我国拥有成熟的互联网应用环境,同时由于人工智能炙手可热,于是相关院士提出了“智能互联网”等下一代概念体系。直至今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其影响。

对于数字孪生体来讲,我国一些专家认为美国人过于保守,没有考虑人工智能技术,于是提出了“数智孪生(体)”,构建了类似智能体的概念体系。

工业4.0研究院与之看法不同,数字孪生体具有科学基础,不同于传统的仿真,更不等同于大家常说的“代理”(Agent)或智能体。

然而这一切需要时间来检验。

三、标杆创新

工业4.0研究院针对数字孪生体概念体系的发展,认为它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通用目的技术之一,本人还专门写了一本书《数字孪生体: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通用目的技术》,阐释了相关认识。

数字孪生体是DARPA于2009年创造的概念,后来被美国国防部列为军事变革的核心技术,并牵头建立了“数字孪生体联盟”(Digital Twin Consortium of US,成立于2020年5月)。

作为首个数字孪生体联盟(Digital Twin Consortium,成立于2019年10月)理事长,笔者必须承认,美国既是数字孪生体概念体系的肇始地,又是当之无愧的技术引领者。

如果我国无法投入巨资建立基础研究创新体系,就应该考虑标杆创新方法,这是一种相对投入较小的策略,通过深入研究领先者提出概念体系的本质,建立标杆跟踪研究系统,保证跟领先者基本同步的状态,实现一定程度的创新。

除非我国能够建立研究、产业化和应用等专业化分工,否则应尽量遵循科学研究和范式发展的规律,在一定范围内创新。

自2015年开始系统研究数字孪生体以来,工业4.0研究院努力保持独立研究,避免因短期利益诱惑,丧失了研究创新的能力,让我国数字孪生体陷入“跟踪模仿”和“超越代差”的困境。

直至今日,工业4.0研究院建立了全球第一家数字孪生体联盟,聚拢了300多家行业活跃的成员,建立了科学理论体系和技术研发环境,并确定了主要的应用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总结

对于中美两个大国的竞争,缺乏历史经验和数据,很难简单通过参考历史事件来分析。但这不影响我们参考历史经验,考虑当前正在发生的变化(例如,OMG放弃工业互联网联盟,在美国空军支撑下建立美国数字孪生体联盟),不难对未来发展的方向做出大致的判断。

避免陷入日美竞争时期的“代差之困”,客观评价我国基础研究不足的现状,我辈人士应客观冷静,不被短期利益捆绑,真正为国为民,做一些改变世界的颠覆性创新,才是一位中国人应该做出的历史选择。



评论

您不能发表评论,可能是以下原因
1、登录后才能评论
2、作者关闭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