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 2024-01-11发布 阅读:148次 ⋅ 马赛克作战  太平洋战场  Link 16   ⋅

作为美军当前的主要战术数据链,Link 16经过近50年的发展,拥有了10万部各类终端,为其生态发展提供了一个规模基础,接下来,它将迈向100万的规模点,这将把现代战争带进泛战场互联网的时代。

读者比较熟悉的马赛克作战是DARPA提出的分布式作战概念,通过把所有战场资产变成数据提供者和使用者(Prosumer)一体化的对象,实现广泛存在的军事互联网,数字孪生战场实验室称之为泛战场互联网。

按照美军对战术数据链的规划,Link 16被确定为统一数据链的核心标准,随着分布式作战样式的推进,其终端数量将进一步增长,有可能在10年内达到100万的规模,从而达到网络效应发挥作用的拐点。

Link 16的提出时间比较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了相关标准,但初期它的视距传输特性,导致北约和美国海军选择Link 4或Link 11等战术数据链,这使得其增长速度并不快。

后来随着战场通用作战图(COP,Common Operating Picture)越来越重要,以及动态目标及时敏目标越来越重要,要求战术数据链或网络提供响应更快的服务,虽然美军设计了战术目标瞄准网络技术(TTNT)和网络中心协同瞄准(NCCT)等针对性更强的战术数据网,但作为基础设施的泛战场互联网的需求并未减退。

了解互联网规模效应规律的读者知道,美特卡夫定律认为,一个通信网络的价值与网络中的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这意味着,如果Link 16的终端数超过100万,那么其价值不是当前的10倍提升,而是成百上千的规模优势。

从美军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来看,它初期的主要目标是建立重点武器平台之间的连接,例如,2000年左右的时候,美军开展FEFX演习呈现的Suter项目,就是为了解决EC-130H和RC-135V/W之间的互通有无,实现电磁战的杀伤链闭环。

在网络中心战的指引下,美军力图针对电磁战建立了一套网络协同体系,即网络中心协同瞄准(NCCT)项目,该项目进一步加强EC-130H、EA-6B和F-16战斗机的协同,以实现电磁攻击、战场网络攻击和火力打击等。

进入到2010年之后,美军开始考虑大国对手的拒止能力影响,认为依靠过去这样分点突破的方式效率不高,希望建立一套全新的泛战场互联网体系,通过引入数字孪生战场技术,实现实时的建模仿真能力,加速对敌分析和方案形成,达到边打边学的程度。

正如苹果公司在推出iPhone之后,引入了应用商店,降低了人们开发应用的难度和复杂度,迅速把移动应用的数量推向一个个规模点,最终形成了围绕iPhone为核心的创新生态。

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近期人工智能公司OpenAI发布了“GPT Store”,邀请开发者入驻开发GPT应用,力图复制iPhone生态的成功。

如果美军成功推动Link 16终端数小型化,而且大幅降低成本,能够保证所有空中、海基以及步兵配备,那么其规模很可能产生几何级数增长,迅速跨越20万,50万以及100万的规模点,成为“Link 16应用商店”的用户,同时为其提供大量的数据,让网络效应的齿轮开始运转。

已经成为数字孪生国防系列报告的读者应注意,当美军推动Link 16终端用户数从10万向100万发展的时候,建立一个数字孪生靶场就至关重要了。

从美军相关资料可以看到,为开发者建立一个通用的数字孪生战场环境,是降低开发难度和加速测试过程的基础设施,美国空军已经率先建立了一套数字孪生靶场平台,目前已经可以为军工合作企业提供服务。

随着天基Link 16的接入,Link 16应用商店还会继续扩大应用范围。

数字孪生战场实验室认为,在天基系统接入Link 16的时候,Link 16的生态可以悄然消化天基的影响,把卫星互联网的能力纳入到其生态,巩固Link 16的核心地位。

数字孪生战场实验室副主任吴海军认为,如果认为网络中心战代表了消费互联网,那么现在的Link 16发展和其应用商店意味着iPhone时刻,它触发的Link 16终端数快速增长和应用模式开始呈现,将构成未来战争的一部分。



评论

您不能发表评论,可能是以下原因
1、登录后才能评论
2、作者关闭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