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尼克斯希望实现“数字产品”的高效工程设计和自动化生产。在实施“自适应生产技术的自动化”项目的过程中,菲尼克斯和东威斯特法伦-利珀大学的工业信息技术研究所(INIT)协同研究未来工程和自动化的技术和方法,并且进行模拟测试。该项目已在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BMBF)和卡尔斯鲁厄项目管理机构(PTKA)的监督下进行了三年。
在德国东威斯特法伦-利普顶尖集群(it's OWL)的支持下,“自适应生产技术的自动化”创新项目正在研发未来工程和自动化的技术和方法。为制造定制产品,要对机器或设备进行电气安装,这就需要对电气安装(工程)进行持续的数字规划。
在实施“自适应生产技术的自动化”项目的过程中,菲尼克斯和东威斯特法伦-利珀大学的工业信息技术研究所(INIT)在研究未来工程和自动化的技术和方法,并且进行模拟测试。该项目已在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BMBF)和卡尔斯鲁厄项目管理机构(PTKA)的监督下进行了三年。该项目所得成果便是“数字产品”。在模块化的生产线中,生产资料以“数字产品”的形式存在,并自主实现生产步骤。这其中也包括对人的整合,可以让人们在不同情况下获取需要的信息,帮助其进行体力劳动或者作出决策。“数字产品”基于eCl@ss和AutomationML两个扩展标准。为了提高对产品和系统进行数字规划的效率,需要相关系统实现以下三点:完全数字化,在语义、语法和生产过程中可读,并能通过接口相连。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已有数据以及在各生产步骤中生成的数据能够简化涉及不同用户和软件程序的生产过程中的协作。 此外,还能避免出现传输错误和解读错误,为自动化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如今,菲尼克斯希望,无论是考虑到生产条件还是市场可接受价格,单件生产的产品都可以在高工资国家进行生产。菲尼克斯市场营销和发展部门总经理Roland Bent说道:“我们作为自动化产品和技术的供应商,不仅仅是工业4.0的推动者。我们还是受益人,工业4.0这一主题本身就在驱动我们前进。我们的目标是让德国这一制造业大国保持其竞争力——特别是在生产多种变体以及批量生产成本方面。工业4.0会带给我们较高的灵活性、可靠性和速度,从而能更好响应我们客户的要求。”
菲尼克斯是自动化产品和装配产品的全球领先供应商,在国际竞争中,它既是产品的生产商(包括客户定制产品和批量生产产品),也是生产机器的制造商。工业4.0以及随之而来的价值链数字化透明度能够提供较高的灵活性、机械可用性和速度,从而能更好响应客户的要求。
菲尼克斯设计的演示器拥有可耦合各种标准的、适用所有相关系统的互操作性,这种互操作性由“数字产品”实现。“数字产品”是由各种参与生产流程的系统,如电气设计(ECAD、EPLAN)或者产品配置(菲尼克斯Clip Project),或者借助制造商提供的基于产品描述标准的数据组成。“数字产品”可以描述定制产品、三维模型以及衍生产品的要求。所开发的模块化生产系统表现了“数字产品”并产生所需的产品。通过机器人可以将各个部件安装在支承轨道上。随后,规划系统会借助摄像头对“数字产品”成品进行检查。通过射频识别获得的独有标识使得各个工序可以独立进行、数据之间可以相互连接。这些标识可供后续流程使用,如安装指令、协助操作。
项目评论
菲尼克斯在中国国内推广还比较广泛,似乎跟西门子有可圈可点的竞争关系。
有了解的朋友可以多分享一下菲尼克斯的情况。
“数字产品”基于eCl@ss和AutomationML两个扩展标准,这个有没有人在关注?
不禁联想起西门子的MBE(基于模型的企业)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