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称,最近投资银行频繁接触小米公司,以推动2018年上市相关事宜,一些投行已经承诺可以按照1000亿美元的估值IPO。如果该方案可行,小米公司将是阿里巴巴2014年1690亿美元估值上市之后来自中国的规模最大的上市交易。
虽然在小米发展过程中,遭遇了不少挫折,但总的来讲,小米通过模仿苹果,结合到中国本地市场追求性价比的需要,形成了独特的小米模式,这是小米迄今为止成功摆脱诸如华为等强劲对手狙击,保持业绩增长的根本原因。
在这次IPO承销商甄选中,有超过10家西方和中资银行参与争夺。他们表示,相比纽约,小米更倾向于在香港上市,因为香港散户投资者熟悉小米的产品及小米创始人雷军。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是寻求参与小米IPO交易的投行之一。竞争对手认为,摩根士丹利可能会有机会。这家美国投行过去几年承销了全球科技领域的许多大规模IPO交易,包括阿里巴巴、Facebook 等知名互联网公司。
关于小米估值1000亿美元的争议,已经有参与小米IPO的投行人士指出,预计小米2019年净利润可达40亿美元,2021年可达120亿美元,这或许能证明小米超过1,000亿美元的估值是合理的。
这项预测意味着小米净利润将以每年逾70%的速度稳步增长。
工业4.0头条对比华为和小米选择的策略发现,由于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一直以来的不上市策略,导致即便华为终端发展迅速,也很难通过资本市场获得新的发展机会,这样的做法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是否合适,还需要较长时间观察。
无论如何,小米即将上市,我们可以继续关注即将进行的变化。
小米上市是好事情。
对于一个生态来讲,如果没有资本市场的支持,是很难获得快速发展的,目前来讲,小米迫切需要一个二级市场的资金渠道。
通过IPO,小米有可能稳固自己在手机市场的地位。
随着最初的小米用户年纪渐长,它的品牌形象也跟着成长。小米产品从最初的手机发展到各类智能设备,小米品牌不再是廉价的,而是轻熟、亲和、简约、现代的。可见小米的品牌价值升级是成功的,也具有很好的延展性。爆发性的营收对上市公司来说是双刃剑,期望看到小米上市后有更多步步为营的增长策略。
小米是长大了,华为、联想都压制不了了,这是一个格局改变的时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