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智库兰德公司发布了一份评价我国维护管理情况的报告,通过汇总多方资料分析,最终得出我国装备维护管理水平处于20世纪90年代水平的结论。
兰德公司认为,中国能否打赢一场现代战争,后勤是关键指标之一,其中,装备维护管理则往往容易忽略。
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国防部就提出了装备生命周期管理(LCM,Lifecycle Management)的概念,以此改变了美军传统上把采办和后勤分离的做法,同时,美军还设计了武器系统项目经理的角色,对武器装备从设计到退役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
简单讲,兰德公司认为30年前美军就开始把装备维护列入后勤体系,但中国直到现在还未实现这一点。
通过引用公开资料(包括书籍、文章等),兰德公司认为中国借鉴了美军的一些经验,特别是对后勤系统进行了改革,但如果关注更细的装备维护方面,似乎没有多大改善。
中国装备维护通常不认为是后勤系统的一部分,大家比较关心新研设备的情况,对于装备的维护保障,则属于无功有过的任务,相关部门重视度不够,当然,这是因为维护跟后勤分离的指导思想出了问题。
兰德公司对此非常惊讶,为此做了一些推测和分析。
首先,中国装备维护的人才机制不利于专业团队的培养。
兰德公司引用了“英雄维护人员”(Hero Maintainers)来说明,过于强调经验丰富的领军人物,对普通技术人员不够重视,导致领军人物被累死,而普通技术人员无所事事。
虽然近期军事改革在不断改变这样的情况,但军官和普通士兵的待遇迥然不同,导致专业维护团队难以真正建立,拖累了整个装备维护现代化的进程。
然后,兰德公司对维护标准和先进技术的应用情况做了剖析,认为缺乏流程化,导致事实上维护人员各显神通的情况较为普遍。
对于正在推进的军民融合改进维护互操作性的情况,缺乏知识分享成为了最大的障碍。
第三,通过借鉴美军的做法,中国装备维护开始重视全生命周期的工作,但由于其数字化程度不高,这样做的结果反而增加了复杂度,可操作性比较差。
最后,兰德公司还对中国出口的彩虹无人机维护案例,指出其维护工作比较粗放,缺乏服务和维修文档,并重点对伊拉克使用的彩虹无人机维护情况做了分析,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相关内容。
对于研究中国装备维护能力,兰德公司展望了对作战能力分析的潜力,并称可以继续研究相关内容。
建议《数字工程白皮书》的读者阅读该报告,思考数字孪生装备技术在维护保障中的价值,如果需要帮助,可以联系您的客户经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