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芬 2019-12-05发布 阅读:1012次 ⋅ 德国  工业4.0研究院  工业战略  能力陷阱   ⋅

2019年11月29日,德国能源与经济部(Bundesministeriums für Wirtschaft und Energie,BMWi)发布了《德国工业战略2030》最终版本,其部长Peter Altmaier隆重参加了发布会,并亲自向媒体和行业人士推介该报告。

早在2019年2月5日,《德国工业战略2030》征求意见版就发布了,工业4.0研究院率先翻译了全文。由于这代表了德国产业政策的重要转折点,工业互联网沙龙组织了相关活动,笔者在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做了《德国工业战略2030的经济学解读》的分享。

Peter Altmaier推介《德国工业战略2030》报告

对比《德国工业战略2030》征求意见版和最终版之间的差别,基本上延续了Peter Altmaier提出的“新”社会市场经济(Sozialen Marktwirtschaft)思路,强调了提升竞争力的三个方面:第一是加强德国制造业基地的地位,第二是通过私人投资推进新技术,第三是强调技术主权。

正如德国经济顾问委员会(即“五贤人”,Funf Weisen)的四位专家Lars Feld、Christoph Schmidt、Isabell Schnabel和Volker Wieland在《世界报》上撰文批评的一样,“对某些企业或行业的针对性扶持无异于拆东墙补西墙,并将对企业经济主体产生负面溢出效应”。

笔者深以为然。

早在2013年的时候,德国研究与创新专家委员会(EFI,Expertenkommission Forschung und Innovation)提出了Kompetenzfalle,即“能力陷阱”,指已有优势产业不断吸引研发投资的时候,新产业反而被遏制,难以获得发展的机会。

事实上,在Peter Altmaier力推的《德国工业战略2030》报告中,把主要注意力放到传统产业的竞争力维持上,即便对所谓新技术(Neue Technologien)强化私人资本的引导,恐怕无助于解决德国“能力陷阱”问题。

自2000年以来德国最大规模IPO的TeamViewer

德国经济研究所(Deutsches Institute fur Wirschaftsforschung,DIW Berlin)的Tomaso Duso反对Peter Altmaier这种做法,他指出,“国家比市场更了解未来的技术、行业和市场,这是相当牵强的想法”。

在今年10月2日发布的《联盟分析》(Gemeinschaft-Diagnose),标题就为“德国工业陷入衰退”(Industrie in der Rezession),该报告就是德国经济研究所和伊福经济研究所等联合撰写的报告。

事实上,德国在新经济应对或把握上既缺乏认识,也缺乏成功经验。

工业4.0研究院德国工作小组对《德国工业战略2030》进行了分析,在提升德国工业竞争力的三大举措中,虽然强调了加强新技术的投资,也提出了吸引私人资本,但德国资本市场一向保守,缺乏类似美国纳斯达克一样活跃的资本环境,要支持确定性不高的新技术,有很大的难度。

20年前德国曾经尝试推出Neue Markt(新市场,类似中国新三板),但因欺诈上市太多最终只好关闭,结束了德国建设有活力资本市场的目标,从而也减缓了德国在新经济领域的探索。

随着中国推出科创板、改革创业板和考虑北交所等举措,相信会影响德国改革资本市场的力度,它应该意识到,缺乏风险投资,是德国“能力陷阱”难解的根本原因。

总而言之,《德国工业战略2030》最终版的推出,并没有回答“解决能力陷阱的办法”这个问题。

《德国工业战略2030的经济学解读》全文:

评论

您不能发表评论,可能是以下原因
1、登录后才能评论
2、作者关闭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