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军 2022-12-26发布 阅读:603次 ⋅ 数字蓝军  数字红军   ⋅

红蓝军体系是试验场或靶场建设的重点,目前它处于数字转型的新时期。

美军对数字红蓝军的研究比较系统,按照官方说法,它可以追溯到1977年亚历山大提出的基于IT的威胁模型,后来经过1988年的攻击者画像以及1994年威胁决策树等理论研究和实践,形成了美军数字红蓝军发展的基础。

2009年,DARPA提出数字孪生体概念之后,美军试验鉴定局对此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形成了数字化演进的认知。

针对美军几十个试验场或靶场的调研,特别是组织专家团队到西太平洋战区实地考察,坚定了美军试验鉴定局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开发数字红蓝军的决心。

数字孪生战场实验室了解,美军在2018年正式启动了首批红蓝军数字孪生模型的建设,主要满足红外和无线电威胁的电子战需求。

以集成威胁分析数字环境为基础,美军要求情报部门和试验场或靶场深度合作,重点攻克电子战、导弹等共性需求,特别针对热点战场区域,加大数字孪生靶场环境的建设力度,提升任务服务的能力,实现备战的目的。

美军测试资源管理中心统计,不管是红外或无线电威胁的数字孪生化,在首批红蓝军数字孪生模型建设之初,仅仅能满足25%的需求。

经过几年时间的探索实践,红蓝军试点数字孪生模型能够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对支撑实战任务训练有实质性的提升。

笔者认为,美军在配置控制委员会的指导下,立足情报中心、红蓝军资源库、靶场和使用方的紧密协作,建立了数字红蓝军建设的流程化管理。

为了配合数字红蓝军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美军设计了系统的课程体系,包含0-1.5年期的电子战基础课程、1.5-3年期的防空系统高级课程以及大于3年期的数字孪生战场继续教育。

美军试验鉴定局引用《孙子兵法》来强调数字红蓝军建设的重要性: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数字孪生战场实验室将基于数字蓝军基地,开展理论和应用研究,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评论

您不能发表评论,可能是以下原因
1、登录后才能评论
2、作者关闭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