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防御成为美军在太平洋战场首要任务,近期CSIS一份导弹防御的分析报告显示,由于太空部队的分层导弹防御体系还未建成,当前主要依赖空中传感网络(Airborne Architecture)来实现对冲绳和关岛的保护。
研究报告显示,为了对美国华盛顿特区、冲绳及关岛等重点区域的导弹防御杀伤链的闭合,当前无法等待太空导弹防御系统正常运行,应借助空中传感网络提供高质量的杀伤链数据。
早在2012年,美军就利用F-35战斗机的传感能力,对NASA的太空发射行动进行跟踪,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意味着利用无人机以及战斗机等空中飞行器,就可以实现空中传感网络,对各种导弹系统进行防御。
CSIS的专家分析,利用大量的空中战斗机巡逻(CAP,Combat Air Patrols),把它们融入到导弹防御系统(MDS,Missile Defense System)中,将形成了一个空中导弹防御网络。
按照美军的设想,随着F-35战斗机的规模不断扩大,能够在空中形成一个足够大规模的传感网络,为导弹防御提供预警、跟踪和杀伤链闭合等能力,从而大大扩大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导弹防御能力,实现单一网络难以达到的状态。
不仅如此,美国导弹防御局在2015-2017年,开展了基于MQ-9无人机的精确跟踪演示,取得了超出预期的结果。
导弹防御局认为,采取无人机、高空气球或其他类似空中设施,能够在区域导弹防御过程中,大大弥补太空传感系统的不足,提升导弹防御效果。
CSIS的研究报告对RQ-4全球鹰无人机、MQ-9B海上卫士无人机的导弹防御能力做了分析,认为只需要3-4架MQ-9B海上卫士无人机就可以组成一个持续的空中战斗机巡逻体系,如果提高到17架的水平,则可以维持每年270天的工作水平。
按照美国国防部的安排,未来几年将在太平洋战场部署复制者无人机集群,高达1000架的无人机部署,可以保证重点军事基地上空有数十家无人机停留,从而实现持续的传感网络存在,这将改变当前的导弹防御规则。
对于这一新的导弹防御模式,CSIS已经撰写了系列报告,建议数字孪生国防系列报告的读者参考,并进一步探讨它们对联合作战、无人系统、数字空军和太空部队的影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