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大国冲突的时候,将会发生什么?这是当前智库急迫回答的问题,数字孪生战场实验室需要回答这个终极问题。
2024年11月15日,美国国防部向国会提交了一份非保密报告,描述了美国的核使用战略。在同一天,美国智库兰德公司一下子发布了四份核战争的分析报告,构成了“非核拒止”(Denial without Disaster)系列报告。
兰德公司的一项新研究警告说,美国空军远程打击能力很重要,但不应把大陆作为攻击目标,以免引发核冲突。
在为美国空军准备的报告中,兰德公司宣称,“明智地利用远程打击资产,加强它们免受核攻击,并保护它们免受常规攻击,应降低升级风险。”
兰德公司研究人员回顾了中国的核能力发展,报告写到,“中国开始了戏剧性的核积累,通过东风-41公路移动洲际弹道导弹(ICBM)和近连续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SSBN)巡逻来提高其生存能力,并提高了其通过具有核能力的部分轨道轰击系统(FOBS)穿透美国导弹防御的能力。”
报告写到,美国正在开发各种远程打击武器,包括高超音速导弹、常规地对地导弹和新型隐形轰炸机B-21突袭者,它将携带包括对峙武器在内的多种弹药。
美军在战争游戏中使用远程武器作为突破拒止的一种手段,但兰德公司指出,这种武器的成本很高,只有美国空军获得足够的供应,这个概念才能有效。
兰德公司强调,使用远程打击武器攻击大陆目标,核冲突升级的风险更大。
为了管理冲突,美军不得不采取较慢的战争节奏,攻击不太理想的目标,并在战斗中比预期更远的地方运行。
分析认为,中国距离美国(大陆)距离7000英里,距离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1800英里。两者都远远超出了任何战斗机的射程,但美国轰炸机可以从这个距离攻击目标。B-52、B-2和未来的B-21旨在远距离携带核武器和常规武器。
关于核战争的研究需求,来自拜登政府减少增加美国核武库的需要。
美国国防部和兰德公司同时发布报告,显然两者进行过协商,希望管控行业人士的认知,这是需要读者阅读相关报告应特别注意的。
向国会提交的核使用战略报告,强调核威慑应部分通过依靠“非核能力来支持”。
对该主题感兴趣的读者,请自行查看相关报告。数字孪生战场实验室微信群成员可以获得相关支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