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军 2023-11-15发布 阅读:434次 ⋅ 以色列  巴以冲突   ⋅

在2019-2020年期间,以色列国防军发布了两份重要出版物:“动力多年计划”(The Momentum Multiyear Plan)和一份概念文件“胜利的作战概念”(The Operational Concept for Victory,希伯来语,תפיסת ההפעלה לניצחון),由此掀起一场军事革命。

从这两份文件来看,它们展现了以色列国防军看待自己和对手的方式,以及学习借鉴美军推进分布式作战的成果。

由于这次军事改革的核心为“胜利的作战概念”,它是建立在先进科技基础上的,数字孪生战场实验室称之为“胜利主义”。

概念非常重要。这正如克劳塞维茨所讲,“胜利”是一个战术术语,除非政治家和诗人,它不适合对战争的描述。

以色列国防军使用“胜利”一词,体现了其战术思考方式,或者宣传的意图,并不容易描述其追求的战争目的,忽略了总体战等战争的基本原则。

以色列国防军将针对哈马斯的军事行动比喻为“割草”,暗示着维持和管理局势,而不是真正解决巴以冲突问题。而且,胜利主义强调低成本的维持“和平”,但战争不是商业,不能以效率来衡量,除非产生效果上的突破。

十多年来,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得到加强,如“城墙卫士”行动,发生在哈马斯升级对以色列的袭击并继续进行,直到哈马斯要求停火。

2021年5月,以色列国防军针对哈马斯的行动达到了预期结果,在各方面都被视为以色列境内政策和实践界的成功。在“城墙卫士”之后,以色列继续在耶路撒冷做哈马斯要求它停止做的事情,哈马斯降级到其常规边境活动,而以色列继续,甚至略微升级其常规反应。

如果只有一方被迫改变其行为,而另一方保留其行动自由,那么胜利的主张就无关紧要。

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塑造了以色列国防军的认知,西方先进军队几乎完全统治了军事发展史,其核心体现在空军运用上,这一点成为以色列国防军的核心看法。

为此,以色列国防军大力引入F-35战斗机,同时还投入巨资研发防空系统,这形成了其推进胜利主义的基础。

以色列国防军提出的“动力计划”,其核心是开展“明日边缘”行动,侧重数字孪生体、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应用,从而在所谓战场边缘建立一套分布式作战能力。

通过多域(Multi-Domain)、智能反应和否定敌方能力三方面的举措,以色列国防军搭建了这套边缘战场体系,希望到2024年实现完整的作战能力。

熟悉美军JADC2的读者容易看到,以色列国防军几乎“抄袭”了美军的作业,不过其面临的是一个处于劣势的对手带来的挑战,按照以色列国防军的称谓,哈马斯等对手不过是“非对称”对手,跟美军所面对的大国对手迥然不同。

10月7日发生的哈马斯袭击,以及以色列国防军的反应,跟“动力计划”所描绘的情况完全不同。

“恼羞成怒”的以色列国防军对哈马斯袭击的反应,很大程度依赖传统的军事战术,为了达到快速反应的目的,它必须抛弃动力计划中提到的智能反应,直接派遣大量的地面部队进入战场,步步为营攻占哈马斯的营地。

据媒体报道,以色列已呼吁数十万预备役军人。它还利用空军进行了数周的空袭,然后向加沙派遣了两个师,包括步兵旅、战斗工程师和由炮兵支持的海军突击队。

从以上分析来看,以色列国防军所持有的“胜利主义”,过于依赖先进技术,对其面临的对手变化估计不足,导致了其惨烈的失败。

作为数字孪生战场实验室重点开放课题,“加沙战场的冲突”将持续更新研究成果,对该课题有兴趣并有条件开展研究的读者,亦可以申请参加。



评论

您不能发表评论,可能是以下原因
1、登录后才能评论
2、作者关闭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