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权 2021-11-26发布 阅读:496次 ⋅ 数字化  数字孪生体  工业4.0研究院  十四五规划   ⋅

在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加快数字化发展”的目标,对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和数字生态进行了规划,要求“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体现了我国对数字技术价值的重视。

从“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一节所呈现的内容来看,数字孪生体未列入其中。

然而市场中呈现出的星星点点数字孪生体案例,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市场化力量对“数字化”的认识。工业4.0研究院近期完成了《“十四五”数字孪生体发展规划》(简称“规划”),把“数字化”的主攻方向确定为数字孪生体。


全球数字孪生体产业发展非常迅速,规划预计“十四五”中后期政府会加大相关支持。正如美国国防部给国会汇报中提到,数字孪生体具有开放架构,能够有效整合其他相关技术,具有革命性影响(见《数字孪生国防白皮书》)。

在国家发布的“十四五”规划文件中,提出了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关键算法、传感器等领域,同时还提出了七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

对于数字孪生体,体制内专家有两个看法:一部分人认为数字孪生体是工业互联网的一部分,但如何协调以“网络化”为目标的工业互联网和以“数字化”为目标的数字孪生体,目前还没有看到有价值的报告或文章;另外一部分人认为数字孪生体就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或者是仿真软件,这种认识没有辩论的必要。

对于第四次工业革命新发展阶段,必然会产生某些新概念和范式,不管它是数字孪生体或者别的提法,这是由历史发展规律决定的,不会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参与政策文件编写的专家大都拥有专业知识,不少人员还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为什么难以接受数字孪生体概念呢?工业4.0研究院针对概念创造和传播的专门研究显示,缺乏对概念体系优劣的判定标准是症结所在。

中国过去以引入西方国家技术为主,不需要讨论或争论概念体系,因为既然西方企业已经做得出来,那么直接采用自然没有问题,这样的“成功”经验促使大家以结果来判定方案,其中包括概念体系。

过去以模仿借鉴为主的做法,概念体系大都来自实践的提炼和包装,用实践再去检验无可厚非,但我们如果忽视了创新既可以来自实践,也可能来自科学突破,数字孪生体属于后者,这样很容易解释中国一些行业专家对数字孪生体的困惑了。

相信聪明的读者已经发现问题关键了,当基础研究是推动“数字化”发展动力的时候,以实践来判定概念体系优劣完全不可行,因为基础研究到技术成熟以及产业化,有一个较长的过程,而且还没有标杆或案例可以参考,数字孪生体目前就处于这样的阶段。

对于中国数字孪生体来讲,破解之道有二:一是提升我国基础研究范围和水平,特别是经济学、技术革命以及融合技术等的基础研究,这样有了政策决策人信任的体制内专家,才容易接纳一些新概念;二是部分领导“顿悟”全球科技发展趋势,最终做出正确的选择,十三五期间突然对人工智能感兴趣就体现了这种可能性。

我国正在不断打破传统的体制藩篱,给市场主体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发挥空间,从好的方面想,如果20年前政策大力支持互联网,那就不会出现BAT这样的公司。

笔者相信,历史不断轮回,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必然会出现一些大家闻所未闻的数字孪生体翘楚。


作者:胡权,工业4.0研究院院长,数字孪生体联盟理事长



评论

您不能发表评论,可能是以下原因
1、登录后才能评论
2、作者关闭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