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心悦 2021-11-13发布 阅读:584次 ⋅ 数字化转型  国家电网  碳中和   ⋅

“2021(第十九届)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周”于11月13日在北京举办。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所长鲁刚出席“零碳·新格局——2021中国能源发展高峰论坛”并参与圆桌对话。

鲁刚表示,数字化对于能源行业的发展是一个重大的发展趋势。未来“十四五”时期,智慧能源将是国家主推领域。无论是从宏观系统安全,还是未来碳领域的减排管理,新基建、数字化都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也是国家电网实现“碳中和”的一个利器。

“双碳”不仅是减排的问题,更是发展问题。要从整个新发展格局,国家大的战略中看待“双碳”发展。


“双碳带动的机遇是全面性的,是推动工业、建筑、交通、能源行业的升级,推动能源用能技术的革新,从而带动行业的发展,这有点类似于历史上的每一轮的能源技术革命所引发的工业革命,我觉得要进入一次爆发期。实际上从全球来看,无论美国、欧盟、日本、德国,都在发展低碳的碳经济,以碳经济推动经济的复苏,以及抢占未来全球的制高点。”鲁刚说。

鲁刚表示,从重大的机遇来看,未来能源行业,无论是碳的排放占比,或者其它行业要依靠电气化的路径减碳,整个新型的电力系统是市场机遇中分量最重的,也是具有拉动经济,变为经济发展新动能潜力的产业。

“从产业的具体市场机遇来看,我觉得可以对比一下现在或者过去的电力系统和未来的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下,整个产业链形态有很大变化。”鲁刚说。

第一,它的产业链会比过去更长,以前可能到油气就为止了,现在随着氢能、CCUS等一系列产品,上游一直到工业更为密切的金属、矿藏,下游跟工业、建筑、交通更紧密的耦合。

第二,这种融合会更多,无论发电侧用户侧的融合,终端的多能互补,这些方面的融合市场机遇在明显增加。

第三,能源作为一种要素与绿色金融、新基建、数字能源经济融合,未来的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会极大的丰富。

“从市场机遇未来发展形态上来看,我们认识产业链一般会从价值形态、企业形态、循环形态、空间形态几个方面判断未来的产业链,同样新型电力系统也是这样,从价值形态来说不仅仅是电网的环节为了适应未来双碳的发展还要有巨大持续的投入,特别是在配电网等领域。从用能侧也有很大的长尾效应,包括更加细分的市场。未来来看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密度、价值密度进一步向这个领域延伸,而且细分的行业会越来越多。从企业形态上,国家推专精特新企业,我们未来在专精特新,在复合型企业,枢纽型、链长型的企业也会日益增强。”鲁刚说。

鲁刚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循环形态,过去的电力系统可能是以电这个要素,未来能看到不仅电,新技术等新的要素也会随着循环,而且循环形态也会不断变化。

“过去是相对单一的发输配,未来随着智慧能源,包括就业格局模式都会发生调整。简单总结,就是传统行业的火电等等这种清洁化的改造,新能源及灵活性资源产业的发展,氢能、储能及其上游的矿产资产都有很大的市场机遇,包括碳资产管理、绿色金融。”鲁刚说。



评论

您不能发表评论,可能是以下原因
1、登录后才能评论
2、作者关闭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