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发布的《数字孪生国防白皮书》中,引用了2019年众议院军事委员会对F-35战斗机的评价,即在整个寿命周期中,F-35成功引入了数字孪生体技术,实现了飞机结构完整性项目(ASIP,Aircraft Structural Integration Program,即MIL-STD-1530D)要求,达到了低成本和延寿的目标。
随着武器装备软硬件二八定律倒置趋势日益明显,美国国防部利用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经过充分研究,找到第五代战斗机的共性技术和模块,专注F-35A/B/C三款装备的研制,逐步引入数字孪生体等新一代数字技术。
飞机结构强度标准经历了保结构安全理念到结构完整性理念的转变,简单讲,过去主要以安全寿命设计、破损安全设计和损伤容限设计为主,现在以及未来将更加强调飞机结构完整性实现,即面向提升飞机的经济性和实用性能的应用。
F-35作为引入新型技术最多的战斗机,完整贯彻了美军标MIL-STD-1530A的ASIP要求,在研制过程中的一些经验,进一步完善成为了2016年发布的MIL-STD-1530D。
从采用ASIP实现飞机研制的经验来看,F-35可以称之为最佳案例。
结合到北航鲍蕊等人论文中介绍F-35实现ASIP五个部分任务的资料,本文尝试用工业4.0研究院掌握的数字孪生体工程知识,对此进一步分析介绍,以展现F-35战斗机作为数字孪生体概念体系应用典范之意义。
第一项任务:设计资料
对于F-35战斗机的结构设计基本要求,包括了安全、耐用和耐损坏的飞行器,可以服役30年或8000飞行小时,还有战斗半径、有效载荷在内的功能性要求等。
这项任务主要内容包括ASIP主计划,结构设计准则,耐久性和损伤容限控制计划,腐蚀防护控制计划,无损检测控制计划以及材料、工艺和连接方法的选择等。
F-35在设计阶段提出了无损检测(NDI,Non-Destruction Inspection)的要求。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在2013年启动的全球第一个数字孪生体项目ADT,就是基于NDI来开展的。F-35在设计阶段就提供NDI能力,对实现数字孪生体应用很有帮助。
第二项任务:分析验证
在结构设计的时候,就提出了研究内外部载荷、结构动力学和颤振以及进行有限元分析的要求。这个分布毫无疑问是传统仿真的领域。
由于ASIP非常关注飞机的使用寿命,F-35开发了初步使用的载荷谱,用来保证结构设计寿命方面的要求。
采用外载荷数据,以此进一步细化主结构传力路径所需要的内载荷水平,据称项目团队开发了全机有限元模型,内外载荷数据利用数字孪生体及时更新,促使设计的飞机机构跟符合ASIP确定的目标。
第三项任务:全尺寸试验
在这个阶段,F-35建立了全面的地面和飞行测试,其目标是验证设计中的强度、耐久性、振动、颤振、启动伺服弹性,并为其他结构分析提供数据,最终形成F-35使用的包线和机队寿命管理数据。
如果读者熟悉ADT项目,就清楚当时在F-15C上面的P2IAT机队管理方法,直接就可以应用到F-35战斗机上来,由于NDI事先植入,其延寿计划的实施效果更好。
第四项任务:审定与管理
按照ASIP的要求,F-35项目合格审定的核心是数字孪生体分析,即对仿真结果和测试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简单讲,通过F-35的地面测试和飞行测试等数据,补偿飞行仿真器数据(Flight Simulator Data)的不精准。
在第四项任务期间,需要将第三项任务测试结果用于修正第二项任务的设计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形成了全寿命周期的可持续改进模式,数字孪生体的核心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第五项任务:机队管理实施
当F-35部署到作战部队的时候,利用NDI预植入,可以不断收集和分析机队使用的实时数据,做出更准确的寿命预测。同时,机队管理中心还可以通过不断的飞行训练或实战,发现飞机在飞行包线的最优表现,研究出更好的战术手段。
第五项任务跟全球第一个数字孪生体项目类似,得益于NDI的广泛应用,F-35能够实现更轻松和更低成本的维护和使用,提升部队的作战能力。
综上所述,F-35采用基于数字孪生体的结构完整性设计,为持续改进提供了基础,这也是它不断提升寿命周期的根本原因,据称F-35可以满足1万小时的飞行时间。
工业4.0研究院将持续对F-35进行研究,提炼出数字孪生装备(DTE,Digital Twin Equipment)的理论体系,选择合作方共同验证相关理论和技术,充实数字孪生国防(DTD,Digital Twin Defense)的内容,为迎接新一轮军事革命做出贡献。
作者:胡权,工业4.0研究院院长,数字孪生体联盟理事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