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军 2021-10-11发布 阅读:774次 ⋅ DARPA  数字孪生体  系统工程   ⋅

导读:作为翼络数字国防工作小组2021年重大项目,《数字孪生国防白皮书》预计2021年10月16日发布,计划在数字孪生战场公众号发布系列分析文章,展望数字孪生国防发展之前景。本文为第二篇文章,主要谈谈化繁为简的核心价值。

长期从事复杂工程工作的行业人士熟知,成本和灵活性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传统经济学原理认为,只有通过大规模生产才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个性化产品通常成本都比较高。迄今为止,成功的工业企业大都采用大规模生产的方式,为客户或消费者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产品而获利,诸如智能手机、汽车和飞机等产品均是如此。

上世纪80年代,日本曾想通过智能制造系统[1]改写教科书,虽然投入了10亿美元,吸引了全球几十个国家参与,但最终没有避免铩羽而归的结果;与此同时,美国尝试在工业系统领域引入个人电脑的开放架构,复制美国在个人电脑上的成功,其结果也可想而知。

作为开拓互联网的先锋,DARPA解决了通信世界的成本和个性化问题,它期望如法炮制,在物理世界也实现这个目标。DARPA意识到,过去几十年人们的尝试,都是基于集成的模式,并未触及物理世界和数字空间之间的根本,如果要保证灵活性,不能构建一个集成的系统,而应该提供一套通用的工程方法,为物理世界建立对应的数字空间,才是真正改变世界的做法。DARPA把这种想法命名为数字孪生体(Digital Twin),期望成为下一个类似互联网革命性的改变。

表格 1 人类社会数字应用的技术类别


通信世界

物理世界

精神世界

数字化

互联网

数字孪生体

虚拟现实/元宇宙

关键技术

TCP/IP协议、数据交换机、高速通信网络

数字孪生化、数字线程、数字孪生体平台

虚拟现实设备、虚拟现实设计

典型应用

电子商务、在线旅游、移动支付、在线游戏等

数字孪生工厂、数字孪生城市、数字孪生战场等

VR游戏、VR应用

在数字空间或计算机建立实际物体的数字表示,这样的想法早就有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omputer-Aided Design)本质上就是抽象的物体数字表示,只是其数据精度限于几何形状层面,但这样的需求已经满足了不少场景。对于更高要求的物理仿真等需求,则有计算机辅助工程(CAE,Computer-Aided Engineering),然而这样的工程大都在单一物体仿真上比较有效果,对于多个物体组成的体系则基本上毫无用处。

为了建立物理世界和数字空间的交互体系,采用传统的CAD或CAE显然不可能,必须打造一套低成本的数字孪生化工具,这样才可以不降低数据精度的前提下建立数字空间的体系,否则人们一直追求的成本就无法实现。

当建立了物理世界对应的数字空间之后,通过低成本的数字孪生化工具,快速为各种物体或工程系统建立数字孪生体,尽量让人们的研发、制造和应用都在数字空间进行。人们在数字空间随心所欲开展这些工作,这正是灵活性的表现;跟物理世界实际开展这些工作相比,数字空间的工作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很好实现了追求低成本的目标。

DARPA在提出数字孪生体概念之初,就明确了“化繁为简”的目标,即把繁杂的系统工程简化为一种人人均可应用的工程体系,这样将释放人类社会的创造力,从而推动工业化进入新阶段——第四次工业革命。

从过去10年时间的探索和应用来看,数字孪生体得到了各行各业的认同,充分发挥了其化繁为简的价值。人们通过引入数字孪生体概念体系,加速国防、制造、城市、能源、电网甚至于矿山等数字化进程,2018年美国国防部宣布基于数字孪生体的数字工程,正是其十年探索的结果。


作者:吴海军,翼络数字国防工作小组分析员


[1] 日本于1989年提出智能制造系统(IMS,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s)计划,利用当时日本制造全球领先的地位,力求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制造,即为智能制造。


评论

您不能发表评论,可能是以下原因
1、登录后才能评论
2、作者关闭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