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为了帮助数字孪生靶场实验室(DTRL,Digital Twin Range Laboratory)的人员了解全球靶场的情况,通过精选主题和相关资料,通过数字孪生靶场公众号转载及编辑相关内容。
中国白城试验中心创建于1954年8月26日,是中国最早建成的兵器试验靶场,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试验靶场。位于科尔沁草原深处的中国吉林省白城市。该中心是我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常规武器试验机构,是国家对常规武器进行鉴定、定型试验的权威性机构。
主要任务是对被试验的常规武器装备作出试验结论,为装备的定型工作、部队使用、承研承制单位检验设计思想和检验生产工艺提供科学依据。
主要承担通用常规兵器,包括各类枪械、火炮系统、弹药系统、引信、军用光学和气象仪器设备的定型、鉴定、摸底、交验试验,以及编制各种兵器射表和航空炸弹的轰炸表等。
试验内容主要包括战术技术性能、使用性能、可靠性、环境适应性、电磁兼容性、寿命、维修性等。中心设有领导机构、试验和保障部门以及完善的试验设施、设备和生活保障系统,主要包括各类武器试验区、发射阵地、观测塔台、实验室、测试设备以及水、暖、电等生活服务设施。
新型坦克进行射击试验
白城兵器试验中心履行国家靶场职能,是代表国家把持常规武器列装部队的最后一道关口。我国现有的绝大部分常规武器装备都是由这里试验定型后列装部队的。轻武器试验部是我国唯一的轻武器试验鉴定国家靶场,承担着为部队使用的各种枪械、弹药及配属装具进行定型、鉴定、摸底等试验任务的职能使命。现已建成承担陆、海、空三军常规兵器试验任务的综合性试验靶场。
火炮检测
1980年代末期,整个中心不仅建成了一个多层次、多门类、多学科的具有亚洲第一、世界先进的科研试验和国家级鉴定、定型的权威机构,而且也具备了对外试验和开展国际技术交流的能力。
进入21世纪,试验中心首次在常规兵器试验中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抗干扰条件下的试验鉴定技术和软件测试技术,成功地进行了我国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的设计定型;通过构建系统效能函数的量化评估新概念,突破了自由条件下子母弹二次弹道试验与测试的世界性技术难题,使我国在这一测试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传奇“女枪王”黄雪鹰
试验中心已由单枪单炮试验靶场,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综合性最强的常规兵器试验中心,能够承担陆、海、空三军常规武器的设计定型。共完成试验任务5600余项,小至手枪,大到导弹,中国军队使用的95%以上的常规兵器,都是在这里试验鉴定后装备部队的。建有火炮、弹药、雷达、火力火控、遥控遥测、通信、计算机应用、内外弹道测量、数据处理等120多个专业。
枪械雨淋测试
武器试验场是通过科学实验手段,对武器装备进行试验、检验与鉴定的单位。在接近实战的条件下,对武器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进行试验考核,从而为武器装备的研究设计、定型生产、部队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经过多年的建设,白城中心试验鉴定的项目,已经从过去的单一枪炮,发展到现在的各种火炮、坦克、战车、常规弹药、航弹、 火箭弹、轻武器、光学、气象等十几大类武器。火炮试射连试射的火炮也越来越复杂、先进。中心已经成为一个集内弹道、外弹道、终点弹道和环境试验等现代化设备设施于一身的常规兵器试验靶场。
炮弹测试
白城兵器试验中心实施了大规模的数字化建设,成为亚洲最先进的常规武器数字化靶场。中心实施数字化建设以来,承担了解放军新一代舰炮系统、新型战术导弹、新型高炮系统、远程多管火箭系统、轻武器系列装备、新型主战坦克等试验任务。
光电模拟测试
近年来,白城兵器试验中心对实战化条件下完成武器装备定型试验展开积极探索,先后构建了包括目标、光电、电磁、烟尘等9项指标在内的复杂战场环境,完成了典型作战任务条件下装备试验逼真目标、战术背景等7个方面的战场设置,涵盖了武器装备作战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多种情况,逐步完善了以安全性、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环境适应性等为代表的考核程序。
在这里,炮兵一年测试发射炮弹万余发。
附:百度百科介绍
白城兵器试验中心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试验靶场,是经周恩来、刘少奇、彭德怀3位老一辈国家领导人批准建立的。1954年9月初,首批人员开赴草原进行军械试验靶场建设。原任沈阳军区军械部政委的张贻祥同志在吉林带领31名技术人员、120名射手、260名测绘人员,开始军械试验靶场的建设。轻武器试验部的第一项试验任务,是在1955年9月8日-10月24日对我国东北某厂仿制生产的某型手枪进行产品质量检验试验。当时是在荆棘丛生的草原上,侵华日军留下的飞机堡附近打响了轻武器试验的“第一枪”。据史料记载,有42人参加了该次试验。当时,虽然试验条件非常简陋,但是经过参试人员不畏艰难困苦地日夜奋战,圆满完成了任务。
1956年开始筹建第一座环境模拟试验室,195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结束了实验人员用铁锹一锹一锹地将尘沙扬起,靠自然风将扬起的尘土吹向被试武器,模拟沙尘环境的历史。进行试验的射手也不用在风沙弥漫的环境中实弹射击。
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1959年春建成了一个地面炮兵、步兵武器的试验场。经过两次扩建,终于建成了一个综合性的常规武器试验中心。
1983年归属国防科工委(1998年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
1987年,制定中国枪械定型试验的第一部国家军用标准《常规武器定型试验方法 枪械》(GJB349.2 —87)及其他5部军标。1998年,根据轻武器的发展需求,又制定了《枪械性能试验方法》(GJB3484—98)及其他4部军标,从而使轻武器试验有“法”可依。
1980年代末期,整个中心不仅建成了一个多层次、多门类、多学科的具有亚洲第一、世界先进的科研试验和国家级鉴定、定型的权威机构,而且也具备了对外试验和开展国际技术交流的能力。
进入21世纪,试验中心首次在常规兵器试验中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抗干扰条件下的试验鉴定技术和软件测试技术,成功地进行了我国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的设计定型;通过构建系统效能函数的量化评估新概念,突破了自由条件下子母弹二次弹道试验与测试的世界性技术难题,使我国在这一测试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经过多年攻关,研究出的应用型火炮射表编拟新方法,与发达国家相比可节省试验时间40%,实现了我国射表编拟技术与国际接轨。
来源:百度百科、央视媒体介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