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作为确定数字孪生国防体系的首份报告,《数字孪生国防白皮书(2021)》由数字孪生战场实验室2021年10月1日发布,为便于大家查看及分享,分为多篇文章发在“数字孪生战场”公众号上。
作为数字孪生国防体系的一部分,数字孪生装备改变了传统以“数字样机”为基础的研制方式,它建立了基于数字孪生体的装备数字化研制新范式,大大降低了传统研制中的复杂性,被美国国防部称为数字工程。
经过1年多的探索,工业4.0研究院建立了基于数字孪生靶场的数字孪生装备作战试验鉴定体系,本文作为数字孪生装备的基础,成为必读内容。
美国过去50年一直企图推进军事改革,这可以追溯到1986年的“戈德华特尼科尔斯国防部改组法”(Goldwater-Nichols Act),以及1994年的“联邦采办流程化方案”,最近10年的数字工程变革,则源自2009年的“武器系统采办改革法案”(简称“采办改革”),这最终导致了2018年出台了《数字工程战略》,开启了基于数字孪生体的数字工程历史。
在采办改革推出后,为了解决需求僵化、成本进度、测试不足和可靠性等四项挑战,美国国防部采取了多样化的举措,包括2009年提出数字孪生体概念,2010年的“更佳购买力”,2011年设立专门的系统工程部门DASD(SE)……通过动员各个部门出主意、想办法,美国国防部掀起了十年的数字工程转型。
表格 5 系统工程到数字工程转变的历程
时间 | 事件 | 单位 | 评价 |
2008年 | 系统工程研究中心成立 | 史蒂文理工学院 | |
2009年 | 武器系统采办改革法案 | 国会 | 掀起了新一轮军事采办的变革 |
2009年 | DARPA提出数字孪生体概念 | DARPA | 从概念上改变传统的系统工程做法 |
2010年6月 | 最佳购买力1.0 | 美国国防部 | 最佳实践为核心 |
2011年8月19日 | 成立DASD(SE) | 美国国防部 | 推进适合美国国防部需要的系统工程改造和相关策略和标准 |
2012年 | 提出数字孪生体范式 | NASA和AFOSR | 首次构建了数字孪生体的理论体系 |
2012年11月13日 | 最佳购买力2.0 | 美国国防部 | 应有成本意识 |
2013年1月 | 机身数字孪生体项目招标 | AFRL | 采用F-15验证数字孪生体概念体系 |
2015年5月12日 | 数字工程首次提出 | DASD(SE) | 在《美国国防部的MBSE》分享中出现 |
2015年9月 | 最佳购买力3.0 | 美国国防部 | 强调产品质量 |
2016年 | 机身数字孪生体项目交付 | GE、波音、洛马、诺格等 | 展现了数字孪生体的核心价值和应用潜力 |
2017年 | 数字工程信息交换工作小组 | NDIA和INCOSE | 目的为实现数字模型交换 |
2018年6月 | 数字工程战略 | 美国国防部 | DASD(SE)最后的作品 |
2018年10月15日 | DASD(SE)被取消 | 美国国防部 | 系统工程不再是美国国防部的主要工作 |
2019年 | 向国会汇报提出数字孪生化的价值 | 美国国防部 | 首次在正式法律文件建议中提出 |
2020年 | 设立数字工程工作小组 | USD(R&E) | 推进数字工程战略的实施 |
2020年9月 | 采办创新研究中心成立 | 史蒂文理工学院 | 替代系统工程研究中心,转向为USD(A&S)服务 |
2021年9月27日 | 向国会汇报提出推广数字孪生体技术 | 美国国防部 | 强调数字孪生体技术具有战略价值 |
2018年10月15日,美国国防部发布指示,对成立7年之久的系统工程部门DASD(SE)动刀,宣布取消这个部门,其部门负责人Kristen Baldwin悄然改换了头衔,她现在是美国国防部战略技术保护和探索(Strategic Technology Protection and Exploitation)的副主任。实际上,在2018年6月发布《数字工程战略》的时候,就意味着该部门的使命已经结束了。
接着发生改变的还有知名的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它由史蒂文理工学院负责运行,成立于2008年,迄今获得了1亿美元的资助。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一直配合DASD(SE)开展系统工程标准体系建设工作,现在为了适应数字工程的需要,史蒂文理工学院在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原班人马基础上,申请设立了采办创新研究中心(AIRC,Acquisition Innovation Research Center),正式转型数字工程相关工作。
图表 8 数字工程工作小组组织架构
对于又一个10年的数字工程战略,美国国防部成立了数字工程工作小组(DEWG,Digital Engineering Working Group),由原班人马加上一些外包方,构成了包含六个部门的组织体系,这六个部门涉及到数据、生态、安全、实施、知识库和基础设施等,展现了美国国防部对数字工程的认识。跟10年前的系统工程工作不同,数字工程的参与度非常高,涉及到所有军种,而且还有相关领导担任首席工程委员会成员。
从系统工程到数字工程的转变,体现了美国国防部与时俱进的思路。按照美国国防部报告所讲,数字工程比系统工程和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的范围要广,后者仅仅是数字工程的一种实现方法。对于数字工程和数字孪生体的关系,答案更为明确:数字工程是基于数字孪生体构建的工程体系。
不少行业人士比较熟悉数字孪生体,但对于数字线程(Digital Thread)感到比较陌生,或者有不小的误解。不少外企为了让数字孪生体跟自身传统业务匹配,采取了削足适履的做法,改变了数字孪生体和数字线程的含义,并采取“数字双胞胎”和“数字主线”等中文名,给大家认识数字孪生体的本质带来了不小的负担。
《数字孪生体》一书对以上现象做了分析,本白皮书不再赘述。数字孪生体作为一种数字模型存在的,它不等同于建模仿真,否则没有必要引入数字孪生体这个概念了。
2021年5月19日,一直参与美国国防部系统工程和数字工程的Philomena Zimmerman回顾了2010年对建模仿真的争论,并结合到数字工程的使命做了很好的阐释。
图表 9 2010年美国国防部对建模仿真的认识
2010年的时候,美国国防部处于说服大家相信数字模型重要性阶段,当时提出了“不用离开电脑就可以实现从概念到生产制造”的愿景,经过10年时间,Philomena Zimmerman指出,通过多方努力形成的数字工程更有前景,它将促使美国国防部转向一个动态的数字工程生态。
随着数字孪生体成为数字工程的可信源,那么任何数字工程都需要建设数字孪生体了。工业4.0研究院认为,数字孪生体具有全局和全生命周期的价值,那么它是如何发挥的呢?
答案藏在数字线程中。传统信息系统交换数据的量并不大,但随着大量的数字孪生模型出现,它们之间需要做大量的可信的数据交换,这不能用传统的方式来实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NDIA和INCOSE早在2017年就筹建了数字工程信息交换工作小组,其工作目标只有一个:建立数字孪生模型之间数据交换的标准体系。
图表 10 数字线程驱动的数字孪生体数据机制
目前还看不到详细的成果,但从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透露的信息来看,通过数字线程来交换数字孪生模型的数据,可以实现研发、认证、后勤、测试验证、预测性维护等场景的应用。
Philomena Zimmerman在2021年的演讲中,对数字工程的通信框架做了介绍,在底层即为数字线程,它的核心目的即为实现数据机制,保证各种数据有效交换、流动和分享。据工业4.0研究院观察,波音公司采用了类似的体系,构建了自身的基于模型的工程,以满足复杂工程建设需要。
除了2013年AFRL机身数字孪生体项目以运行维护为目标,后续的数字孪生体研究工作主要体现在装备系统的研制和采办,这一点在美国国防部的数字工程体系定位非常清晰,数字孪生体就是所有工作开展的可信源,不管是研制还是采办,都需要基于数字孪生体来推进。
从2021年更新的《美国国防采办指南》来看,还没有体现数字孪生体的地位,这很容易理解,毕竟《数字工程战略》刚刚发布两年多时间,数字工程工作小组受到疫情影响,才刚刚恢复基础的工作,NDIA和INCOSE正在推进数字工程信息交换工作小组的进度还不够快。
数字工程工作小组负责人Philomena Zimmerman在2020年6月曾经发了一份简讯,对数字工程要改革的要点进行了说明:
痛点(Pain Points)。数字工程工作小组变革的核心就是解决痛点,这将通过数字工程实践中总结提炼其痛点。
数字工程工作小组改革。目前建立了4个“老虎团队”(Tiger Team),分别是网络、数字生态、数据和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为了响应2020年国防预算法第231节的要求。
数字工程指标。采用系统工程研究中心的结论。
数字工程竞争模型。这个模型由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制定,主要解决美国国防部的数字工程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和行为等。
数字工程知识库。美国国防部USD(R&E)负责。
数字工程认证。美国国防大学负责相关认证工作。
数字工程信息交换小组。NDIA和INCOSE正在开展相关工作,主要建立数字孪生体的交换机制。
美国政府问责局在2009年美国国防部开展采办改革的时候,配合做了一份报告,指出2008年美国国防部96个大型武器采购合同有70%都出现超支情况,解决成本不可控问题是数字工程的使命,同时也是引入数字孪生体的根本原因。
表格 6 美国海陆空天军的数字工程情况
数字工程 | 应用场景 | 实施特点 | |
美国陆军 | 陆军数字工程实施计划 | 黑鹰直升机、Raider X、精准攻击导弹、未来直升系统(FVL)等 | 空间装备及武器引入数字孪生体和数字线程技术 |
美国海军 | 海军数字工程实施计划 | 无人系统的研制、人员的训练(LVC)等 | 集成建模环境 |
美国空军 | 数字世纪系列 | F-15、F-35、B52等先进战斗机实现了全面的数字孪生化 | 有效把数字孪生体和数字线程融合起来 |
美国天军 | 数字工程生态 | SATCOM、PATS和ABMS等 | 提出数字孪生工程即服务的概念 |
美国国防部2019给国会汇报的资料显示,F-35和洲际导弹等重大装备研制已经全面实现了采办的数字孪生化,开始体现采办改革设定的目标。根据工业4.0研究院的分析,美国陆海空天军围绕数字孪生体和数字线程的应用,已经开展了试点示范,进入了推广应用的阶段,特别是美国空军,已经明确提出了数字世纪系列,要求按照型号系列来开发装备系统。
在2021年的演讲中,Philomena Zimmerman多次提及一系列军中的示范案例,展示数字线程驱动的数字孪生体应用案例,同时强调数字工程转型势在必行,这是充分发挥数字孪生国防的成本和灵活性的最佳途径。
引用:
工业4.0研究院.数字孪生国防白皮书(2021). 2021.10.1
China Academy of Industrie 4.0. Digital Twin Defense Whitepaper 2021. 2021.10.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