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2年,美国5-D公司就专门做了第五代航空靶标的研究,这成为了美国国防部未来航空靶标战略的基础。值得关注的是,当时美军就计划建立数字孪生靶标体系。
经过10年的发展,美军依托数字孪生靶场,不但为第五代战斗机提供了作战试验鉴定的条件,而且还正在研发数字孪生靶标原型。
美国陆军近期发布招标文件,为一系列“飞机/导弹/武器系统测试和评估计划”开发一个具有电子攻击能力的“低成本、低可观测性、全尺度、跨音速”的航空靶标。
正如2012年第五代航空靶标研究课题中强调的一样,价格是其关键指标。
数字孪生战场实验室了解,第五代航空靶标应在第四代之上有更高的要求,包括:一是保证低信号平台,二是拥有先进强化装备的内置仓,能够模拟第五代战斗机的威胁。
从作战特性来看,第五代航空靶标应实现完全的无人化,而不是在第四代机或更早的航空靶标的导航模式,或者采用降落伞保护方法,它应该拥有较高的冗余度,能够提供更高的灵活性。
事实上,从前一段时间美国陆军发布的招标文件中就可以看出,它要求开发人员应包括“添加剂制造技术等先进制造技术”,以更低的价格提高质量。
除了以上的要求,第五代航空靶标对航电和软件都有较高的要求。
无论如何,第五代航空靶标是一个范式的转变,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升级,它跟数字孪生靶场的结合,将为数字空军带来新的内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