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今日举行“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主题是“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王建伟、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王振、信息通信管理局一级巡视员王鹏出席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等方面工作情况。
王建伟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工作情况,并针对记者提问做了回答。根据成员的需要,数字孪生体联盟编辑了王司长问答的内容。
相关内容如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将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和更加重要的位置。十年来,我国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速推进、总体态势持续向好。
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持续加快,请问工信部具体开展了哪些工作?目前还有哪些阻力?将如何克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截至今年二季度,我国两化融合指数大幅提升。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5.7%、75.1%,比2012年分别提高了31.1和26.3个百分点。总体说来,我们重点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抓基础建设。我们着力提升网络供给能力,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进5G和千兆光网建设,统筹布局数据与算力设施,合理部署超级计算中心,打造国家大数据枢纽节点和区域中心集群。目前,我国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数量196.8万个。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外网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二是抓重大工程。我们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和智能制造工程,打造两化融合贯标升级版,开展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试点示范,遴选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工业APP优秀解决方案,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目前,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的企业累计超过5.7万家,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试点示范类项目超过1500个,工业APP数量达到28.32万个。发布智能制造国家标准300余项、国际标准42项。培育出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供应商近百家,服务范围覆盖汽车、纺织、医药等90%以上的制造业领域。
三是抓应用推广。我们开始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深耕网络、平台、安全等体系建设,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加速工业互联网赋能千行百业。目前,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入国民经济发展,建成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28家,国家、省、企业三级协同联动的技术检测服务体系基本形成。“5G+工业互联网”在采矿、装备、电力等重点行业形成了20个典型应用场景。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数字化思维素养不足、发展基础参差不齐、产业支撑能力有待增强等挑战。接下来,我们将按照“抓主体、找重点、厚基础”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持续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问:很多企业有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但是找不到方向以及方式,请问如何帮助这些企业,进行定制化的数字升级?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从工业经济时代迈向数字经济时代的必经之路。对企业而言,找准切入口和发力点至关重要。近几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迅速,多层次、系统化的平台体系基本形成,为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成为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破题之举和重要抓手。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大潮中,各类企业主体也逐渐找到了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并形成了不同的发展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大企业建平台。大企业自身具备较好的数字化基础,立足行业优势和上下游配套资源,建设跨行业跨领域以及特定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借助平台提升数字化分析决策能力。二是中小企业上平台。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借助平台上云化部署的工业APP和解决方案,低成本高效率地开展转型。三是园区和集群用平台。园区和集群是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是工业互联网平台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力量,园区内企业具有共性需求强、应用场景丰富等特点,成为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广的重要突破口。
下一步,针对不同类型的主体企业,我们将分门别类、“因企施策”,面向大企业,鼓励企业建设跨行业跨领域和特定行业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基于平台开展产业链供应链风险预警与供需匹配服务,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能力向行业内延伸。面向中小企业,推动发布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等引导性政策文件,指导中小企业分阶段开展数字化转型,鼓励各地以“上云券”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上云用云;面向园区和集群企业,深入推进“平台+园区”“平台+基地”试点应用,遴选一批标杆示范项目,持续推进“平台+园区”深度行等活动。
问:党的十八大以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请问,如何评价这一现象?
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代表了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集中体现,对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培育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是我部深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任务,不仅为企业进行创新实践开辟了新赛道,也为评价转型成果提供了新标杆。据工信部有关平台数据监测结果显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我国制造业企业实现平台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的比例分别达到9.5%、6.6%、39.5%和10.8%。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成效比较显著。
来源:工信部网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