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德国大众丑闻缠身,先是“柴油门”,接下来是卡特尔调查指控,这使德国一向引以为傲的汽车产业感到了国际竞争的危机。所幸的是,自动驾驶已成为汽车产业新一轮技术趋势,而德国汽车制造商早有布局。
在2017年法兰克福国际车展上,人们已明显感受到,最前沿的汽车技术趋势集中在两个方面的创新——电动车和自动驾驶。不少德国专家指出,德国汽车产业在新一轮竞争中已被中国和美国赶上,尤其是在电动车方面。但德国科隆经济研究所的调研发现,德国在自动驾驶汽车研发方面领先全球。
德国科隆经济研究所分析了自2010年以来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专利数据库注册的5839项自动驾驶专利,结果表明,其中52%来自德国制造商。拥有自动驾驶技术专利数量前十的公司中,有六家是德国公司。德国公司位列三甲,其中博世公司以958项专利排名榜首(截至到2017年7月),奥迪和大陆分别排名第二第三。
而在自动驾驶领域风头正盛的美国互联网巨头谷歌,则仅仅排在十强榜的榜尾。特斯拉和苹果没能进入WIPO自动驾驶专利十强榜。
虽然胜负还未到分晓之时,但似乎传统车企仍然稳打稳扎,掌握过半的全球先进自动驾驶专利技术。零部件供应商占三分之一,而新兴科技公司仅占7%。
然而自动驾驶领域正在不断重构,自2016年2月至今,自动驾驶技术专利数量已翻倍。这期间,美国福特的进步惊人,从最初100项专利排名第10,到如今专利数量增长将近3倍,跃升到第4位。
德国汽车产业拥有工程领域的优势,背后有强大的创新型本地供应商支撑,在自动驾驶领域握着一手好牌。不过,德国汽车产业需要着手建立全新的基于数据的商业模式,因为自动驾驶汽车领域面临的挑战不仅是技术变革,还有商业变革。
*本文根据德国科隆经济研究所分析文章编译,原文链接:https://www.iwd.de/artikel/autonomes-fahren-kennzeichen-d-361105/
还不清楚德国科隆经济研究所采用什么指标去判定无人驾驶技术。
仅仅以专利来衡量,有可能不准确,因为软件大部分创新是以开源或平台生态呈现的,不一定需要专利的方式,这也是信息经济的最大特征之一。
可以继续深入研究,看看到底意味着什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