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权 2018-08-25发布 阅读:1503次 ⋅ 日本  自动化  制造业白皮书   ⋅

长期跟踪《日本制造业白皮书》的行业人士,或者阅读了工业4.0研究院翻译的2015、2016和2017年版的《日本制造业白皮书》,大家都有一个印象,那就是日本制造非常重视自动化。但是,如果大家也阅读了工业4.0创新平台发布的《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就可能发现日本经产省突然对自动化禁声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在《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二:基本法,笔者介绍了2012年之后,白皮书就不再像以前一样介绍汽车、机械等具体领域,而以专门的报告或计划来介绍,例如,自动化领域就有《日本机器人革命》的报告。

不过,在每年的《日本制造业白皮书》中,日本经产省还是会重点介绍一下自动化和机器人的一些情况,但这都是2018年以前的事情了,2018年的白皮书中已经难以找到自动化和机器人的详细介绍。

工业4.0研究院分析认为,日本制造过去依赖于自动化改造,获得了较高的生产力水平和较高的质量,日本制造业也一直为之感到自豪。然而,目前已经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前期,日本制造提出了“过去的成就成为未来发展的绊脚石”,并且强调了不要只专注于做好事情(提高生产力),而应该选择更有附加值的颠覆性创新来获得新的经济动力。

日本上野公司新一代线圈自动卷线系统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分析了日本上野公司研发新一代线圈自动卷线系统的案例(p136),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话题。

日本上野公司是一个技术含量较低的企业,虽然行业特征具有经济规模性,但由于大家通常做法都是把这个业务放到人工成本很低的地方,例如,上野公司在中国和泰国就设有工厂。但是,上野公司也意识到这样的做法不可持续,从2004年起,公司就联合工程制造商致力于设计自动卷线设备的开发,终于在2008年6月基本上实现了部分自动化,从绝缘皮的剥离到软钎料的焊接、前锋剪切、质检等过程都可以自动进行,大大提高了良品率。

其实,上野公司所在行业属于低端行业,难以投入大量的资本去做研发,这是很正常的情况。即便日本制造追求自动化,但也不是所有行业都可以做成自动化。

笔者在几年前为山东公司歌尔股份设计工业4.0转型战略的时候,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当时歌尔股份公司还会故意把一些生产流程截断,让人工来完成相关工作,主要原因是要把该流程做成完全的自动化,投入的费用实在太高,通过人机协作,可以实现经济性。

日本希罗科技公司的检测自动化系统

无独有偶,《日本制造业白皮书》在p163提到了利用人工智能实现检测自动化的希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位于广岛市,是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企业,该公司力求实现“24小时365天无人化操作”,其中之一就是要实现零部件检测、设置过程的自动化。

有趣的是,希罗科技公司除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还力求把研发的自动化技术和专业知识进行扩散,为其他公司开发自动化生产系统。

可是,按照工业4.0研究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定义,工业1.0的特征是机械化,工业2.0是自动化,工业3.0是数字化,而工业4.0是智能化。日本引以为傲的自动化仅仅属于工业2.0,这可能让不少行业人士感到吃惊,并且强烈反对。

需要声明的是,某个阶段的工业化技术特征,只是说明一种代表性的行业选择,不意味着所有行业都应该按照这样的节奏发展。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的定义,技术通常要分为高级技术、中级技术和低级技术,例如,服装业就属于低级技术,这意味着采取简单的机械化,是最佳的选择。

众所周知,青岛红领公司是服装企业,但它力图把一些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到服装行业,实现所谓C2M,但似乎并没有看到红领的服装被世人认同,也没有看到其技术被应用到其他行业获得成功。

笔者认为,自动化作为工业2.0的代表,在某些特定行业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但不意味着自动化需要在所有行业进行普及,除非不考虑投入成本。目前还处于数字化普及推广应用的阶段,贸然谈智能化或智能制造,无异于拔苗助长,这可能是2018年的《日本制造业白皮书》既不大谈自动化,也不推崇智能制造流派的缘故吧。


*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中文版现在优惠出售,仅售8000元,赠送《劳动生产率国际比较研究报告(2018)》中文版报告。

如需要购买,请联系微信:yuewdbj


评论

2018-08-26 09:30 注册用户

《2018年日本制造业白皮书》里面的专栏案例不仅数量多,而且每个案例有行业代表性。

回复内容不能少于10个字 提交
2018-08-26 12:20 注册用户
1
注册用户 08-26 09:30

《2018年日本制造业白皮书》里面的专栏案例不仅数量多,而且每个案例有行业代表性。

虽然国内也写蓝皮书,但跟《日本制造业白皮书》相比,感觉日本写的内容每年进步比较大。

回复内容不能少于10个字 提交
2019-03-08 20:45 注册用户

日本制造提出了“过去的成就成为未来发展的绊脚石”;

德国的“难逃能力陷阱”;

从以上来看,制造业强国有能力陷阱,互联网强国或许也有。

或许,真的是只有从年轻人开始改变,不仅有互联网思维,还有愿意学习制造业,才能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回复内容不能少于10个字 提交
您不能发表评论,可能是以下原因
1、登录后才能评论
2、作者关闭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