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制造业白皮书》自2002年开始,通常每年5、6月份发布,已经进行了17年。为了帮助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工业4.0研究院从2015年开始,每年都会对《日本制造业白皮书》进行全文翻译,帮助行业人士更好理解日本制造业的情况。
不过,在2018年版的《日本制造业白皮书》中,我们发现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其中,日本官僚对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是一次“非连续创新”的判定,非常引人注目。
日本的优势和劣势分析结果
按照日本专家的理解,目前日本纯粹的自动化产品竞争非常激烈,难以形成高的附加值,因此,日本制造业希望自动化与数字化融合的解决方案,获得更高的附加值。相比较而言,美国制造业更容易获得高附加值的市场机会。
如果以净资产收益率视为附加价值的指标,统计数据显示,在同一时期,日本制造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水平总是低于欧美企业。201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净资产收益率有18.1%,欧洲也有13.4%,而日本只有可怜的8.5%。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认为,持续的低收益率成为了日本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虽然工业4.0研究院没有获得中国净资产收益率的数据,但中国的数据显然没有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好,甚至于更让我们警惕的是,中国制造业似乎还没有什么专家关注这种现象。
显然日本不满足于一直低于美国和欧洲的生产率水平,在《日本制造业白皮书》中,日本官僚提出,
“为了更进一步提高日本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不应该仅仅追求通过机器人、信息技术、物联网等技术的灵活应用和工作方式变革达到业务的效率提升和优化,更重要的是通过灵活运用数字技术从而获得新的附加价值。”
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净资产收益率
在《日本制造业白皮书》报告的总论中,翻来覆去阐释了一个观点,那就是日本制造业已经处于一个“非连续创新”的时期,它把这个时期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
日本以全面质量管理(TQC,Total Quality Control)为代表的“持续改进”(Kaizen)闻名于世,但这种优势已经被“非连续创新”所削弱,而且有可能给日本制造带来万劫不复的后果。
笔者每年都认真阅读《日本制造业白皮书》,实话讲,2015、2016和2017年的《日本制造业白皮书》中规中矩,似乎感受不到日本制造业有什么真正的创新,让人有日本制造也不过如此的感觉,完全有理由相信日本制造跟互联网时代的日本选择一样,显然会落后了。
但2018年的《日本制造业白皮书》给读者以警醒之势,明显感觉日本制造业开始觉醒。在早期跟踪日本制造业的时候,工业4.0研究院明确给日本制造的判定就是会落后于美国,但现在笔者开始有些怀疑日本已经开始逆转其颓势。
可惜,中国制造业夸大其词的夜郎自大现象比较严重,正如笔者给一批投资基金演讲中所讲,智能制造在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大力推行,无果而终……但它吸取了教训,不打算再谈智能制造……可是,中国制造2025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中国制造业领域的专家和研究者知道其中的难度吗?
笔者表示怀疑。欢迎行业人士留言探讨《日本制造业白皮书》,笔者希望通过对白皮书的思考和解读,引起大家对一些根本问题的讨论,帮助我们更好理解中国制造所面临的挑战。
*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中文版现在优惠出售,仅售8000元,赠送《劳动生产率国际比较研究报告(2018)》中文版报告。
如需要购买,请联系微信:yuewdbj
实话讲,我不觉得日本有能力保持现场力的同时,又可以实现颠覆性创新,这两者是完全矛盾的啊
不知道大家是怎样看的?
非连续创新就是颠覆性创新,也是工业革命的本质
好文章
日本制造业就是不一样
中国也不同,只是中国似乎还没有反省,应该学习日本制造业的反省,中国制造更有前途
胡院长,我认为:
现场力就是:量变。保证这批产品比同型号的上批产品质量好一些。
非连续创新:质变。研发不同型号的产品。
如果我的理解对的话,或许,这两者都需要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