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达人 2021-07-02发布 阅读:869次 ⋅ 华为  自动驾驶  上汽集团   ⋅

2021年6月30日,上汽集团2020年度股东大会召开,董事长陈虹接受股民询问关于跟华为合作的态度,陈虹明确表示,不能接受跟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

数字经济学家论坛认为,这样的看法和态度,代表了第一梯队汽车企业的选择。

最近几年时间,互联网和电信公司传统发展空间已经饱和,开始利用自身优势进入传统工业领域,汽车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先导性行业,自然成为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的香饽饽。由于传统互联网和电信公司狼性和压强的做法,并不适合周期较长的工业,它们并未获得预期的效果。

深受美国打压之困的华为迫切需要新领域的突破,它利用5G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储备,强势切入煤炭、汽车等行业,这是值得大家关注和思考的变化。

上汽董事长谈华为:它是灵魂我成了躯体

在上汽集团2020年度股东大会上,有股民问,目前众多车企注重自动驾驶业务的推进,而且从之前的媒体曝光来看,华为自动驾驶算法技术,以及激光雷达产业布局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先发优势。上汽是否会考虑,在自动驾驶方面,与华为等第三方公司合作。

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回应: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上汽是不能接受的。

这就好比又一家公司为我们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如此一来,它就成了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对于这样的结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陈虹称,我们不接受任何供应商的整体解决方案,最多是合作。我们和华为在5G方面有很多合作,今后在互联生态方面也会有很多合作;百度也是,我们这次软件开发者大会,百度相当重视,也有很多合作。

也有股东表示,去年以来,新能源汽车成为超级风口,比亚迪、长城股价涨了 5、6 倍,江淮汽车超过了10倍,长安也涨了3倍多,可号称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的上汽,(股票)却无人问津。

对于上汽股价的这一问题,上汽董事长陈虹表示:公司股价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这是我们要面对的问题。6月11日,我们和机构投资者沟通会的效果还算不错。从6月11日到6月29日,股价上涨将近10%,比整车板块指数约6%的涨幅还是稍好一些。

从整个行业看,不光是我们上汽集团,大众、奔驰、宝马等大集团的股价,和造车新势力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现在,在投资者眼中,上汽好像还是传统的制造业企业,但实际上,我们已经在变革了,像智己、R标这些重大项目属于突变;其他一些品牌在营销体系、“新四化”方面也都在发生渐变。

随着我们在新赛道的业务比重上升,我相信我们的股价会回上来,但这个过程确实需要时间。

数据显示,2020年受疫情影响,上汽整车销量同比下降 10.2%,降至560万辆。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421.32亿元,同比下降12.0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4.31亿元,同比下降 20.20%。

截至1日收盘,上汽集团股价收报每股21.97元,较三年内最高点跌去30%多。

华为:任正非还在就不造车!

2021年6月28日,在长城汽车和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联合举办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Marketing与销售服务部总裁迟林春就“华为造车”问题再次公开回应,华为不造车,“任总(任正非)还在就不造车!”

除此之外,迟林春还强调,华为不仅不造车,也没有投资或参股车企的打算。“华为也不会控股任何一家汽车主机厂,哪怕1%”。

对于不造车的原因,迟林春解释称,华为ICT在欧洲有巨大的商业利益,德国是巨大的市场,如果造车,就会和当地车企产生直接竞争,且造车与手机终端不一样,华为还不具备造车的实力;其次,造车也需要巨大的资本。

早前,市场有消息称,华为拟投资10亿美元入股小康股份。此外,北汽蓝谷也曾被传出被华为战略投资。

迟林春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成立于2019年5月,其战略是不造车、帮助车企造好车。

据悉,虽然不造车,但智能汽车部件业务依旧是华为的长期战略,尤其是在自动驾驶软件方面的。华为今年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研发的投入将达到10亿美元,研发团队达到5000人的规模,其中智能驾驶团队2000人。

到目前为止,华为上市了30多款智能化汽车零部件,包括三大车载操作系统、MDC、激光雷达、HarmonyOS座舱、车云服务、多合一动力总成等产品。


* 本文主要内容来自中国基金报,有编辑和修改。


评论

您不能发表评论,可能是以下原因
1、登录后才能评论
2、作者关闭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