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数字孪生战场实验室发布了《太空部队白皮书》,按照惯例针对美国太空部队的过去、现在以及将来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不少客户对此表示赞赏。
一些读者提出,美国是怎么看我国的“太空部队”的呢?
这个问题很有趣,事实上,美国智库相关人士一直跟踪研究中国的变化,他们一些人还是中国通,或者精通中文,对这些人的了解以及阅读他们写的报告,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理解美国对中国的假设。
2017年,兰德智库三位专家编写了一份关于我国“太空部队”的报告,公开的版本只有60页,但脚注有109项,全部是引用相关媒体公开报道的内容。
从报告内容来看,其详细程度显然不是仅仅通过公开信息可以整理出来的,特别是一些人事信息,具体情况在此不进一步分析。
值得读者关注的是,这份报告有三位作者:
第一位是Kevin Pollpeter,他在兰德公司负责东亚研究项目,被称为“中文语言学家”,从2001年至2017年,都在兰德公司做研究工作,其公开的报告比较少,感觉有不少保密项目。
目前,Kevin Pollpeter已经离开兰德公司,加入了CNA智库。
第二位是Michael Chase,他从2002年开始在兰德公司工作,期间去了美军情报机构工作,然后于2015年再次回到兰德公司,到2021年离开。
他离开兰德公司去美国国防部担任负责中国、蒙古的副助理部长,专门收集分析中国及周边国家的情报,并提出作战决策建议。
从Kevin Pollpeter公开参加活动的类型来看,目前其主要职责是关注电磁、太空和网络等战略支援或通用目的部队的内容。
第三位专家是Eric Heginbotham。
相关介绍显示,他精通中文和日语,在兰德公司工作期间,撰写了大量的报告(有可能保密报告不多),现在他离开了兰德公司,到麻省理工学院开展国际政治相关的研究工作。
他曾经在兰德公司创造了“中美军事记分卡”,通过信息战的方式为美国利益服务,是一位深谙综合威慑理论和实践的专家。
在麻省理工学院的网站上,Eric Heginbotham介绍了自己写的报告和书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查阅了解。
回到这三位专家写的报告,读者可以了解到很多细节。
美国智库的研究,非常讲究基础工作的系统化、公开化。
为了避免重复工作,通常会有某个智库专门编写白皮书或基础分析报告,从而奠定该领域的研究基础,让后来的研究学者起点更高。
国内这样的工作比较少,即便有,通常都不是公开报告,任何一方要做研究,都必须重复做一遍。
数字孪生战场实验室近期发布了多份白皮书,就希望解决这个问题,跟美国智库发布的免费报告不同,这些白皮书需要购买,主要是这些报告都是数字孪生战场实验室自筹资金编写的。
兰德公司获得了美国国防部数亿美元的资金资助,它承担这种基础研究工作有经费来源,因此,联合作战(体系战)、无人系统、太空部队等相关主题,兰德公司都发布了基础报告。
其中,兰德公司通常要求作者把中文附上,以便其他分析人员参考。
最值得我国研究人员参考的是,这些基础报告的参考文献非常详细,最少也有100多条,甚至有的达到数百条之多。
读者很清楚,当参考资料越多,那么后续研究人员可以获益就越多。
当我们阅读兰德智库某个主题的研究成果,很容易看到其步步为营、层层深入的研究主线,最早做的研究以事实为基础,展现总的体系结构,建立研究方法论,后续的研究则在某些细分领域或点上有更为深入的分析。
太空部队的研究亦是如此,本文开篇提到的报告即为其基础研究,有兴趣了解后续研究成果,可以自行查找相关资料,必定有更为惊人的发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