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兰德公司发布了一份报告,对美国空军计划开展的“复制者”(Replicator)无人作战概念做了评价,作者提出,“复制者”概念经过长期论证,是太平洋战场的致胜法宝。
2023年,美国国防部副部长Kathleen Hicks决定在1-2年时间部署“复制者”无人作战系统,该系统由美国空军负责,跟美国海军的海平面下的传感网络以及太空部队的泛作战太空架构(PWSA)融合在一起,构成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多域传感网络。
兰德公司强调,保持简单(Keep It Simple)是复制者无人作战的关键,因为过于复杂的作战体系,在短期内难以真正部署,更谈不上发挥作战效用了。
对于复制者作战概念来讲,经济规律是其首先考虑的问题。
使用小型、低成本以及可消耗的无人机,是复制者得以实现的前提,也是美国空军为了弥补其资金不足的现实选择,它使得美军有机会参与到大国战争中去。
报告指出,“可消耗”是复制者的关键特性(Attritable is a critical Replicator Characeristic)。
关于这个问题,兰德公司以及其他智库都做了非常多的研究,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DARPA等机构,已经开展了多年的实验,获得了宝贵的数据资料。
除了经济上的低成本特点,复制者还拥有独特的作战特征。
复制者不仅仅是便宜好用,它可以改变传统的防空和作战逻辑。
兰德公司认为,在未来的太平洋战场,“跑道无关有用”(Runway Independence Matters),即复制者不需要固定的基地或跑道,这样就使得大国对手的空袭或导弹袭击重要目的的逻辑不再成立。
美国空军做过一次数字孪生靶场模拟,在海峡和陆地之间,部署500架小型无人战斗机,那么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传感网格”(Sensor Mesh),配合到高效率的补充和后勤能力,那么敌对方的摧毁几乎不可能,除非发明了一些新的反无人机工具。
报告指出,美国国防部正在试验的XQ-58A无人战斗机体型太大、功能太全以及成本太高,不适合部署到这样的场景,因此,应该引入一种更小、更轻和更便宜的无人机,兰德公司称之为“R-复制者”(R-Replicator)。
如果结合到美军的数字孪生体、AI和数据科学等上面的优势,持续加强复制者的建立力度,同时把生产、后勤和配件等工作做到位,那么这有可能成为未来美国空军的机遇。
兰德公司最后强调,这将是美国空军现代化故事的一部分,而且,越快越好(The sooner it begins, the better)。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