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军 2021-07-04发布 阅读:947次 ⋅ 晋能控股集团  智能矿山  联合实验室   ⋅

2020年12月17日,晋能控股集团旗下规模最大的子公司——晋能控股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正式成立揭牌,公司目前煤矿总计264座,产能约4.4亿吨,分布于山西、内蒙古、新疆3省(自治区)15市,被喻为能源“航母”战斗群中的“巡洋舰”,它的远航为晋能控股集团打造世界一流现代能源企业,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提供着有力支撑。

晋能控股集团瞄准煤炭、电力、装备制造、金融、煤炭交易各大板块的“卡脖子”问题,在深化产学研合作、用好国家支持科技创新政策的基础上,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开展智能矿井、智慧电厂、装备智能制造项目等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引导传统产业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向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转型。


2021年2月9日,由山西省人民政府、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晋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西云时代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成立的“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在山西太原揭牌。

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旨在利用工业无线控制网络、工业光环网、云计算等ICT技术,助力山西实现煤矿减人增效、提高煤矿本质安全的目标。投入运营后,实验室将采用“煤炭专家+ICT技术专家”的模式,组建一支约220人的专家队伍,围绕“煤矿信息网络”“自动化使能”“智能感知技术”“煤矿大数据”“生态合作”等课题进行科研攻关。

安全高效是煤炭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目标。根据井下作业环境特殊,海量监控数据需实时回传且上传量大、下传量小的特点,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研发了防潮、防尘、防爆、小型化且上下行带宽配比为3:1的无线基站。通过组网优化和创新,井下设备运行控制精度可从99.9%提高到99.99%。

依托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晋能控股煤业集团还将在井下摄像头“自清洁”技术,井下无线低频传输,风险提前预判技术等各方面进行创新突破,实现煤矿固定场所无人值守,关键环节机器人替代等场景。助力山西实现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减人60%,全省井工煤矿单班入井人数减少10%-20%的目标。真正落实国家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通过实验室科研攻关支撑“科技兴安”,实现井下“三无一减”(无安全事故、无人值班、无人巡检、配置减员),让政府对煤矿生产安全管理拥有科技手段。

在晋能控股煤业集团塔山矿,新启用的智能化调度指挥中心融合了智能化综采掘进、智能化主辅运输、智能化供电排水、地面经营与安全管理等系统,依托5G智慧网络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塔山矿率先在全煤行业推广应用“网约车”模式,实现了井下无轨胶轮车运行管理的全面数字化、智能化,整体运行效率提升了30%左右。

同时,不断加大智能化成套装备、掘进支护及装备等的研发力度,积极开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六新”产业的科研攻关,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高端产品、优质服务和市场竞争力。

特别是大力推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在晋能控股集团100多个工作面全面推进小无煤柱开采技术,研发的国内首台煤矿危险气体巡检机器人在塔山煤矿“上岗”,在寺河矿、岳城矿、成庄矿推广应用了低浓度煤层气直燃技术及装备;在麻家梁进行地热研究、燕子山矿试验了水力切割技术,为坚硬顶板强矿压显现提供了新的治理手段……

在特厚煤层智能放煤、煤矸精准识别、国产惯导等技术领域填补了国内空白,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晋能控股集团专有技术。一大批适应企业需求、市场需求,具有市场交易价值的晋能控股集团科技知识产权正在形成。

目前,晋能控股集团秉持开放包容的科学大格局,正在与省内金智新、黄庆学,行业内谢和平、武强、康红普、王国法、彭淑萍等国际国内尖端科技团队密切合作,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河南理工大学,中煤科工集团等上百家院校、科研单位开展广泛的科研攻关合作。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寻求无通风开采、流态化开采、细菌生物开采,煤电化多联产、碳捕集、碳封存、碳基新材料,智能智造、特种机器人研发等方面寻求科技突破。在科技动力的强力推动下,晋能控股集团这艘山西能源航母正乘风破浪,加速起航,奋力为煤炭全产业链的升级发展,为山西经济的提级转型高质量发展再谱奋斗新篇章。



评论

您不能发表评论,可能是以下原因
1、登录后才能评论
2、作者关闭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