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之争已经进入了贸易战的前期,工业4.0研究院通过多方面的分析,认为中美贸易之争毫无悬念会进入贸易战的阶段,其主要原因是传统的三大制造强国(美国、日本和德国)已经受到来自中国的挑战,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就是先进制造。
这是美国不能容忍的。从全球经济发展史来看,美国在20世纪崛起的过程中,成功遏制了德国和日本的发展,从而形成了以美国企业为首的产业价值链,从而使得美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性的进行战略意图的实施。
德国和日本的国土面积不及40万平方公里,连美国的零头都谈不上,导致它们不能形成类似中国的完整产业种类,同时也难以拥有一个自己的国内市场,贸易对它们来讲是性命攸关,这是国内一些专家认为美国对中国难以有类似制裁效果的原因。
这种思路有道理,但不是中美贸易战不会发生的理由。一直以来,美国得以强大,跟它根据自己当时的经济情况采取不同的贸易政策有关,这一点在任何一本《美国经济史》中都会找到证据。
工业4.0研究院针对这个主题的研究显示,与过去美国经济发展中采取的贸易政策逻辑类似,美国遏制德国和日本的唯一理由,都是针对未来工业来展开的。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打击日本,也是因为日本在代表未来的电子工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这大大威胁了美国的霸权。现在,中国在诸如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大力投入,引起了美国高度紧张。
换句话来讲,美国挑起中美贸易战,其针对的毫无疑问是“先进制造”,这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诸如互联网之类的虚拟经济,美国根本不用担心,甚至于一些美国互联网公司不能正常在中国开展业务,美国丝毫不担心。
现代经济学家已经认识到一个重要现象,那就是国民经济跟制造业(实体经济)的关系,这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德国全身而退大大提醒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制造业非常重要。如果比拼虚拟经济和互联网,美国显然要比中国强大,但这不能真正成为一个国家经济稳定的基础,制造业才是国民经济的稳定器。
同时,从全球经济发展史来看,如果一个国家在先进制造处于领先,可以为这个国家较长周期发展提供动力,这也是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一直强调的一点。
为此,我们应该认识到中美贸易战的本质,一方面不应该盲目乐观,认为美国会屈服中国的对等制裁压力,从先进制造代表的未来经济动力来讲,美国显然不会愿意跟中国建立“共赢”的关系;另外一方面,
老二挑战老大的过程如同新猴王的诞生一样肯定是非常残酷的斗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