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权 2021-04-16发布 阅读:1706次 ⋅ 工业4.0  工业4.0研究院  工业5.0  工业4.1   ⋅

早在去年,工业4.0研究院就发现欧盟组织了专门的工作组讨论“工业5.0”(Industry 5.0),但当时不以为意。一直以来,工业4.0研究院认同“第四次工业革命”,德国工业4.0是一种阐释,中国必然有自己的阐释。

然而最近一段时间,国内行业人士“突然”发现欧盟搞了一个“工业5.0”,迅速引起了大家的热议。

实际上大家不必惊讶,如果说“工业5.0”的最早提出者,当属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王飞跃研究员,他早在2015年就提出了工业5.0,并接受了诸多媒体的报道,本人也是那个时候关注“工业5.0”这个概念。

然而现在欧盟引入我国开创的“工业5.0”,并正式写入相关文件,实在是一件让人感到惊讶的事情。

关于工业5.0,欧盟在去年就发布了相关研讨结果,共有35名专家参与了该研究项目,主要负责人为来自奥地利莎尔茨堡高等专业学院(Salzburg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的Julian Mueller,他专门写了《工业5.0的使能技术》,总结了欧洲各国筹划提出工业5.0的背景情况。

Julian Mueller本科学习机械工程和生产管理,于2015年本科毕业,2018年获得博士学位。由此可见,他是一位很年轻的学者。然后正是这位年轻专家,负责撰写了《工业5.0的使能技术》报告,后来该报告成为了《工业5.0:迈向持续的、以人为本和弹性的欧洲产业》的基础。

Julian Mueller(左一)2018年获得Erich-Gutenberg-Arbeitsgemeinschaft青年科学家奖

《工业5.0》这份报告已经有单位翻译了,但看似采用机器翻译的,大量内部不够准确,建议大家阅读英文原文,以便更好理解本意。

Julian Mueller在报告中简明扼要分析了欧洲各国“苦秦已久”,希望有所改变的背景。

然而,Julian Mueller郑重其事引用了一位专家的结论:工业5.0不过是工业4.1而已。

即便如此,参与工业5.0讨论的35位专家仍然坚持“纠正”德国工业4.0以市场为导向(marketing-driven)的错误做法,比较合理的处理方式就是提出新的概念——工业5.0。

对于专家来讲,创造概念和建立体系是本职工作,这在欧盟提出工业5.0概念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与会专家一方面认为工业4.0被德国搞成国家营销活动,另一方面认为德国人定义的工业4.0过于狭隘,缺少“足够”的人文关怀(在报告中,作者认为工业4.0是以人为核心)。

从Julian Mueller记录的工业5.0产生过程,基本上就是一场诉苦会,大家虽然从工业4.0概念中难以挑出太大的毛病,但是仍然取得提出工业5.0的共识。在决定采纳工业5.0概念的时候,与会专家认为工业5.0不是对工业4.0的替代或另外一个选择,而是一种演进(evolution)。

简单讲,工业4.0是基于技术的概念,而工业5.0是基于价值(values)构建的。

忘记告诉大家了,参与工业5.0研讨的专家大都是欧洲小国的专家,基本上没有德国人参与,他们利用欧盟组织机制,推动工业5.0上位了。

各位读者如果有兴趣,可以找来原文阅读,并查看这35位专家名单和单位。


胡权:工业4.0研究院院长,数字孪生体联盟理事长



评论

您不能发表评论,可能是以下原因
1、登录后才能评论
2、作者关闭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