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华为对外宣称“不造车”。考虑到华为在手机上的“战略欺骗”,大家不必当真。华为是一家战略驱动的企业,它目前还缺乏汽车工业的经验,通过华为八爪鱼,它可以从合作伙伴身上获得宝贵的数据,这体现为场景数字孪生化。
2021年4月17日,北汽新能源旗下品牌极狐联合华为发布了Huawei Inside的汽车,该车搭载了华为自动驾驶技术。随后,华为举办新品发布会,发布了4D成像雷达、MDC 810在内的新一代智能化部件和解决方案。
为了进入汽车行业,华为自2012年就开始推进汽车研究,还成立了车联网实验室。通过多年跟合作伙伴交流,终于掌握了汽车相关的技术,特别是激光雷达、智能部件和数字孪生体技术。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有北汽、长安和广汽参与了Huawei Inside计划,其他一流汽车企业更愿意选择独立的Tier厂商,毕竟华为狼性的作风,将来华为利用数据和标注两大杀器,不知道北汽、长安和广汽将如何应对?
工业4.0研究院自2015年开始研究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先导性行业——汽车,2019年把汽车作为年度主题,2020年基于数字孪生城市和无人驾驶的融合,与中国自动化学会、深圳工业总会等单位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数字孪生城市实验室”,启动了数字孪生城市开源社区,其中智能汽车就是其中一个关键元素。
从全球顶级企业来看,特斯拉、丰田等把数字孪生体列入未来技术之一,搭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数字孪生汽车基础设施,华为称之为“场景数字孪生(化)”,这是获得汽车应用场景数据的最佳途径。
大家对近期某敏感单位禁止特斯拉汽车进入小区记忆犹新,其中的缘由就是因为特斯拉汽车实时场景数字孪生化能力。
工业4.0研究院把数字孪生化(Digital Twinning)分为五个等级,利用激光雷达对环境建模,通常为第一级数字孪生化,但简便和低成本的数字孪生化能力杀伤力非常巨大。
不少行业人士对数字孪生体技术缺乏全景式认识,对于应用场景也缺乏想象。
正如数字孪生城市实验室正在做的创新,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智慧城市数字孪生化,本身可以作为城市治理或园区治理的基础,但目前不少互联网企业介入的方式仅仅作为城市大脑,而不是翼络数字公司提出的“数字孪生大脑”。
把智能杆作为数字孪生城市的神经末梢,它在现代城市中具有两个特点,分别为公共设施和智能化趋势,将来随着城市数据化程度提升,智能杆将成为很好的边缘计算节点。
汽车作为城市交通的主要存在,它们将来智能化甚至于无人化是必然趋势。智能汽车的数据将来必然要跟智慧城市交互,那么拥有数字孪生城市平台的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
从以上三个方面来看,华为几乎拥有所有战略关键点,特别是它在全国各地承建了大量的智慧城市项目,如果加上智能汽车的加入,将使得它拥有独一无二的优势。正是认识到这一点,丰田自己掏钱在富士山附近建了“编织星球之城”,其中重点就是无人驾驶。
目前流传的《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中,对华为八爪鱼的场景数字孪生化做了较为简略的介绍,但我们可以通过聊聊三四页内容,了解到华为未来10年的增长点。
一些企业口口声声称要打造数据驱动的战略,但实际应用中做得不够精细,很少有企业可以做到华为这样的环环相扣。可以预见,不到五年时间,且不管采用Huawei Inside的北汽、长安和广汽是否能成功,但华为肯定借此获得了宝贵的汽车数据和场景数据,这足以让华为自己构建一个汽车企业了。
作者:胡权,工业4.0研究院院长,数字孪生体联盟理事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