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花 2024-04-16发布 阅读:302次 ⋅ 美国空军  AFRL  数字孪生人体  数字孪生环境   ⋅

最近几年,美国工程院和AFRL针对“数字孪生人体”(Digital Twin Human)持续研究,分别形成了“人机编组”(Human-AI Teaming)和“集成驾驶舱传感”(ICS,Integrated Cockpit Sensing)的成果,本文主要介绍ICS的近况。

AFRL是数字孪生体的拥趸,它不仅在武器装备(如战斗机)上广泛应用数字孪生体技术,而且为作战人员建立了“数字孪生人体”体系,已经在F-16战斗机及飞行员上进行了实际测试。

针对F-16战斗机飞行员,AFRL设计了一套数据采集机制,并根据需要不断增加数据来源,从而逐步逼近了数字孪生人体的效果,为全面分析飞行员的身体状况提供了基础条件。

在此基础上,AFRL还叠加战场环境技术,让数字孪生人体和数字孪生环境耦合,形成了一个可以互操作的体系,从而能够持续不断改善提升“任务效果”(Mission Effectiveness)。

针对目标人员,通过穿戴或非接触传感器,收集生理数据,同时还利用广泛部署的传感网络,采集战场环境数据局,从而具备实时评估战斗机作战能力的条件,这对于军事任务的完成非常重要。

按照美国工程院的说法,建立人和机器(AI/ML)的实时评价体系,需要解决“不确定”(Uncertainty)的难点,这是传统的技术无法大规模部署的最大障碍,只有数字孪生体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

关于数字孪生人体的设计思路和应用情况,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数字孪生体》一书,或者参考《军事人工智能白皮书》提供的参考资料,即美国工程院相关分析报告。

相关分析显示,军用喷气式飞机飞行员长期以来一直在与缺氧(低氧)、脱水、时间扭曲、精神疲惫、空间迷失方向和过度换气作斗争,但由于持续不断的生理发作,加上飞行员自己因害怕被禁足而不愿报告发作,使之缺乏客观监测而具备较大的风险。

AFRL力图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在2019年启动数字孪生人体的试点应用,经过4年时间,逐步确定了商业传感器选择原则,以及跟空中作战司令部(ACC)建立合作关系,把已经完成内场测试的ICS进行部署。

这项工作已经在2024年初完成,近期AFRL宣布,ICS已经在四架F-16战斗机上进行部署测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从AFRL具体实施过程来看,它采取了两头着力的方式,即利用建模仿真加强基础研究,同时还利用真实世界的测试不断改进ICS原型。

该项目的支撑单位将传感器集成在驾驶舱和飞行员的头盔、氧气系统和服装中,驾驶舱传感器跟踪空气质量、压力和其他因素,而身体传感器则监测血氧水平、心率、体温、湿度、呼吸率和其他指标,由此形成了一套数字孪生人体体系。

据该系统资料介绍,这套跟踪监测体系采用了边缘计算能力,以保证真正作战时候的恶劣通信环境仍然可以正常工作。

数字孪生战场实验室针对训练人员,设计并研发了类似的系统,其应用场景主要为训练,已经在体育和军事训练两个领域得到初步应用。

针对数字孪生人体的应用场景,数字孪生战场实验室将继续开展研究工作,力求实现N维的数字孪生人体模型,提高评价的可信水平。



评论

您不能发表评论,可能是以下原因
1、登录后才能评论
2、作者关闭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