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2日,我国首家国资委卫星企业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正式成立,注册资本100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不仅有卫星开发、设计和发射等常规卫星业务,更是扩展到了基础电信、卫星通信、广播、导航等各种的服务层面中来,作为增值业务进行经营。
有报道称,中国卫星网络集团公司成立,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不少人表示,其实卫星网络集团的成立,真正的目标是为了对标马斯克的SpaceX,更进一步来说,是为了“狙击”马斯克的“星链计划”,进而在马斯克彻底完成星链部署之后,我国不会手足无措,完全被其牵着鼻子走。
SpaceX已经向太空发射了2000多颗卫星,并且有超过50万人为星链服务下单。而星链服务当下的收费标准为套件预定费499美元以及每个月99美元的服务费。马斯克还表示,未来当星链计划全部建成后,将会启用“免费模式”,为全球移动通信用户提供这种服务。
如果马斯克的星链计划得以实现,那么它具有两方面的杀伤力:
一是在全球军事上的应用潜力。由于星链计划是低轨卫星,部署的密度比较大,因此能够全天候、高精度监测地面情况……大家想一想,这样的能力一旦应用到军事方面,对战场的态势感知将是革命性的。
美国太空研发局对未来军事应用场景做好了规划,其中也明确说要把SpaceX的能力利用起来,形成新的军民融合应用。
地球同步卫星、中低轨卫星具有不同的能力,地球同步卫星便于一直跟踪一个地方,但由于地面高度太远,对地面目标观测不够清晰,为了更好看到地面目标,采用低轨卫星是可行的方案,如果把这些卫星联网起来,那么观测能力就非常强大了。
二是通过星链计划,能够加速“卫星互联网”产业的形成。
在过去几年时间,随着SpaceX的星链计划得到追捧,我国迅速出现了几百家定位卫星互联网的企业,导致产业资源过于分散,实际上不利于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基于这样的考虑,国资委牵头组建了“星网集团”。
作为国有企业,星网集团自然要解决我国卫星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如果这些基础设施能够快速推进,那么对卫星互联网的应用发展是有利的。
正如消费互联网产生之初所遇到的挑战,卫星互联网有可能也会遇到。如何降低成本,甚至于类似马斯克所讲的“免费”模式,将是推动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基础。星网集团的效率是否可以跟上,将决定它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20年前,不少国有企业大张旗鼓进入“消费互联网”,设立了不少互联网公司,但最终铩羽而归。这个经验必须总结,才有助于我国推动卫星互联网产业的良性和高速发展。
目前,工业4.0研究院把“数字孪生太空”(Digital Twin Space)孵化项目分享出来,希望可以作为我国卫星互联网生态的一部分,扮演好自身的角色,做一些对产业生态有意义的贡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