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4年2月12-14日,美国空天协会举办了战争研讨会。数字孪生战场实验室做了梳理,通过公众号分享给行业人士。客户如果需要本次会议文档和视频资料,请联系您的客户经理。
美国空天协会在每年初举办战争研讨会(Warfare Symposium),其目的是为了让行业人士了解美国空军和太空部队的战略安排,以便更好开展当年的工作。
2024年的战争研讨会正好处于美国空军部启动“再优化”计划的时候,这是美国空军为了打赢未来战争,专门启动的大规模组织变革,除了废除了不少部门和领导,还新设了一些从来未有的部门,彻底掀起了一场风暴。
在研讨会上,专门有一场针对电磁战的活动,名为“主宰电磁频谱”(Dominating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主要电磁战装备系统提供商都安排了负责人参加。
太空作战司令部三角洲3号指挥官Nicole M. Petrucci上校为主持人,三角洲3号是负责电磁战的主战部队。
一群专门负责美军电磁战的领导齐聚一堂,特别是面对太空作战司令部的电磁战军官,他们纷纷展示各自公司在电磁战解决方案方面的优势,其中,人工智能是其中的关键。
了解数字孪生战场实验室发布的《认知电磁战白皮书》报告的读者,应该对如何构建一种实时电磁对抗的软件定义系统比较熟悉,这正是“认知电磁战”的概念所展示的未来战争形态。
针对这个问题,英国BAE系统公司发电子战解决方案总经理Joshua Niedzwiecki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很好展现了AI/ML在电磁战的应用潜力。
Niedzwiecki指出,AI/ML在电磁战中的应用,分为三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美军应该先摘低处的果子(drive the low-hanging fruit first),简单讲,就是把AI/ML引入到快速重编程(Rapid Reprogramming)。
了解电磁战的运行过程的读者,应对重编程不陌生。
每种电磁战系统都有一个任务数据文件(mission data file),通常情况下,它需要6-9个月来更新,因为其中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验证,确定后才可以进行部署。
这样的节奏,在面对大国对手的时候,还无战斗力可言,更谈不上拥有压倒性的优势了。
利用AI/ML技术和数字孪生电磁能力的融合,可以实现这个过程的自动化,最终实现实时更新。
到第二阶段,把这种电磁战能力虚拟化,让这种电磁对抗能力连成片,从而拥有了一种敏捷的电磁对抗能力。
电磁战设备在战时的实时更新,需要处理的数据非常庞大,没有人工智能的参与是不可能的。
这个阶段的难点是武器装备平台难以拥有大量的计算能力,更谈不上拥有ChatGPT运行的规模,所以,需要根据作战平台(例如舰船、战斗机等)实际情况,部署足够的计算能力,驱动AI/ML的正常运行。
在最后一个阶段,利用数字孪生战场平台和数字线程(Digital Thread),打通各个作战域,例如太空、空中、海上和陆地的武器装备的电磁战系统,也就是应实现多域多平台的电磁战能力。
对于最后这个层次,Niedzwiecki没有多谈,只是表示应该多关注和花功夫实现。
针对人工智能在电磁战中应用,来自L3Harris公司的机载作战系统总裁Jennifer Lewis和波音公司鬼怪工厂(Phantom Works)多域特别项目副总裁Michael “Willy” Andersen都做了精彩发言,对希望了解美军电磁战情况的读者应有帮助。
建议关注电磁战的读者,观看今天同期发布的现场视频,相信会有不少收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