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8日,涂鸦智能(TUYA.US)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上市首日总市值达到140亿美元,跟行业知名的物联网公司PTC的市值相当,双方市值差异不足10亿美元。不过仅仅过了不到一周时间,涂鸦智能的市值已经接近100亿美元,下跌了30多亿美元。
PTC公司成立于1985年,它在过去35年期间通过不断收购,才形成现在的规模和行业地位。截止到2021年3月24日,PTC的市值为148.2亿美元。熟悉该公司的人士都清楚,哈佛大学教授波特曾为PTC站台,主要推广其物联网平台的理念。
涂鸦智能2014年成立,通过资本运作,其估值迅速上涨。资料显示,涂鸦智能是全球领先的IOT云平台,连接品牌、OEM厂商、开发者和连锁零售商的智能化需求,提供一站式人工智能物联网的PaaS级解决方案。
按照涂鸦智能IPO招股书所讲,它的商业模式跟亚马逊、微软和腾讯都不同(看起来刻意避免了阿里云),因为它定位于物联网云平台。不过熟悉亚马逊和微软的行业人士都清楚,这两家公司也是把物联网作为重点业务来开拓的。
对于涂鸦智能自称为全球领先的IOT平台之说,主要来自一家咨询公司,该公司以《灼识咨询助力全球物联网云平台第一股涂鸦智能登陆纽交所》做了一篇文章(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4659816903553461),讲述了对涂鸦智能服务的过程。
招股书表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涂鸦IoT开发平台累计有超过26.2万注册开发者,日语音 AI 交互超1.2亿次,每日设备请求次数840亿次,Powered by Tuya赋能超 25.2万设备SKUs,产品和服务覆盖超过220个国家和地区,辐射全球超10万个线上和线下销售渠道。”
毫无疑问,如果以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评价,它完全可以进入国家级平台了。
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两个财年,涂鸦智能的收入分别为 1.06亿、1.80亿美元;目前涂鸦仍然处于亏损状态,但亏损率在收窄,同期净亏损分别为 7,390.7万、6,691.2万美元。
涂鸦智能两位创始人王学集、陈燎罕分别持股22%和5.6%,恩颐投资(NEA)和腾讯控股的全资子公司腾讯移动分别持股23.9%、10.8%,分别为第一大、第二大机构股东。
王学集、陈燎罕两人是浙江理工大学的同学,两人于2004年合作成立公司,发布了PHPWind。2008年,该公司被阿里巴巴收购,他们共同进入了阿里巴巴。王学集后来成为阿里元的负责人,并在阿里资本和手机淘宝担任重要职位;陈燎罕则先后任阿里巴巴运营总监, 云OS运营总监以及淘宝无线O2O项目联合创始人。
2014年两人再次走在一起,共同发起了涂鸦智能。
仅仅通过7年时间,涂鸦智能就在美国上市。当然,按照它的业绩情况,在国内上市的可能性非常小,一是国内大量物联网公司会“不服气”涂鸦智能所谓领先性,二是它的商业模式仍然是以大量烧钱的方式实现销售额,国内很难认可。
不过不影响一些外资投资基金参与,例如知名的高瓴资本、NEA和一些养老基金等。
值得一提的当属NEA,它拥有前GE首席执行官杰夫.伊梅尔特(Jeff Immelt)作为投资合作人,总所周知,伊梅尔特曾经在GE推动了工业互联网战略,只是后来GE Digital难以维持烧钱模式,只好改变了策略。
读者看到这里,可能有点感觉伊梅尔特雄心不改,仍然坚持投资工业互联网公司——按照国内流行的说法,工业互联网基本等同于(工业)物联网。
回到本文的标题,涂鸦智能既然市值跟PTC比较接近,核心定位也比较类似,两家公司有相当一部分市场在中国,那么两家公司有可能PK吗?如果可以,它们最后谁会成为赢家?
笔者认为,这可能要看涂鸦智能在今年能否扛过下跌的势头。
在涂鸦智能IPO定价时,其指导区间为17-20美元,后来确定的最终发行价为21美元。在第一天的上市时,它确实上涨到25美元,市值高达140亿美元。但接下来几天时间一直处于下跌通道,截止到本文撰写的时候,它的股价仅为19.28美元,已经跌破了发行价。
由此看来,物联网新秀挑战老兵的故事会继续上演,具有互联网基因的涂鸦智能挑战工业基因的PTC,结果可能是不言而喻的。
何东东:翼络数字工业软件实验室工程师
它昨天晚上再次下跌了8%,跌破100亿美元,估计它还会继续下跌,毕竟依靠互联网思维发展起来的物联网平台,需要跟云平台直接竞争,结果可想而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