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权 2021-02-27发布 阅读:994次 ⋅ 数字孪生体  标准研制  数据架构  数据机制   ⋅

了解20世纪80年代日美之争历史的人们,可能对当时如日中天的日本制造迅速衰竭感到困惑,如果我们从标准化领域的证据来看,日本的失败并不是偶然,它当时力扛“智能制造系统”(IMS,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s)国际研发计划,而美国同心协力推动数据标准,改变了全球先进制造的格局。

现在进入21世纪20年代,中美之间也发生了类似的竞争,从工业4.0研究院长期跟踪结果来看,美国如法炮制,各个政府部门和私营企业紧密合作,力图再现日美之争时候的非对称竞争态势,在国际组织ISO中推进数据标准相关工作。

2020年11月12日,美国波音公司专家、ISO/TC 184/SC 4主席Kenny Swope写了一份演讲稿,题目为《在ISO中的数字孪生体》(Digital Twin in ISO),展现了美国延续30年工业数据标准化战略的意图——掌控数字孪生体的数据架构。

Kenny Swope在介绍他负责的IEC/TC 65和ISO/TC 184联合工作组JWG 21时,提出要打造“数字孪生体的数据架构”(Data Architecture of the Digital Twin )。按照工业4.0研究院的讲法,数据架构即为数据机制(Data Mechanism)的核心。

希望在数字孪生体领域有所作为的行业人士应注意,日美30多年前竞争先进制造领导权的时候,美国当时发起了国家工业数据标准工作组,它让所有其他发达国家都参与了,唯独没有让日本参加,只是后来日本再三提出请求,才勉强同意日本参与ISO 10303标准研制。

然而一切已经晚了,美国当时确定的超越日本先进制造的策略核心之一,即主攻工业数据标准研制,跟日本建立非对称的竞争优势。为此美国国防部、NIST、波音公司、洛克希德公司等通力合作,开始研制STEP数据标准,而没有任何日本企业参与其中。


《STEP:伟大的体验》一书展现了当时的竞争格局,美国各界人士统一了推进工业数据标准的认识,这对于了美国削弱日本先进制造的竞争力很有帮助,事实上日本长达十多年被美国所蒙骗,直到2000年左右才幡然醒悟,最终纠结再三,黯然推出了自己一手打造的“智能制造系统”联盟。

虽然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先进制造业开始呈现新的机遇和挑战,但工业数据作为所有竞争的焦点,只会比30多年前更为激烈,特别是数字孪生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将给工业数据带来变革性的机会。

1994年,刚刚从密苏里大学获得工程学位的Kenny Swope进入了波音公司,他正好见证了日美先进制造竞争的关键环节,那个时候ISO 10303标准差不多研制完成,美国主导的STEP标准顺利成为国际标准,而那个时候日本还完全不清楚自己已经进入了歧途。

当时的毛头小伙子开始接替前辈们进入了国际组织ISO,担任了多个工作组的负责人,开始帮助美国在工业标准上开疆扩土,只是这次他面临的是数字孪生体标准,而不是30多年的CAD标准,当然,他可能需要“遏制”的对象不再是日本,而是世界制造大国中国。

不少读者对《数字孪生体》一书中强调“数字孪生体标准战”不解,他们认为中国已经有能力制定全球标准,例如5G。然而工业领域标准研制跟电信领域有较大的不同,且不论其产业种类多和产业链长,就是在关键技术掌握上,我国几乎没有数得上的工业企业。

这种特点使得举国之力不太现实,因为几乎所有领域都需要举国之力,那么我们怎么会有那么多资源进行投入?

但是,我们对此并非没有办法加速全球先进制造格局的改变。既然工业领域非常宽泛,涉及到的专业种类很多,但我国参与工业的企业也非常多,如果可以发挥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潜力,那么根本不用采用举国之力就可以破局先进制造之困。

对于国家或体制内机构来讲,它们只需要做好知识和成果的分享即可,特别是标准相关的开源社区建设,对降低中小企业获得共性知识和技术非常有意义。

工业4.0研究院梳理了参与ISO、IEC和ITU-T国家标准组织的情况,总结了美国在其中的竞争策略,对于中国应对之策,实际上不外乎两点:一是找到竞争的关键点,不要选择错了技术路径;二是认清工业领域的复杂性,不要大包大揽,应该百花齐放,发挥各种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

对第一个问题,行业人士需要认识到,国外企业通过政府公关部门或市场部门等,已经介入到我国技术标准制定中来了,由于市场力量参与相关标准研制不够充分,体制内机构被国外企业引导的可能性非常大,这对于我国相关战略的实现极其不利。

这个问题其实是我国举国之力的短板,很容易被国外企业利用。如果相关标准研制的主体非常多,个性化特点突出,那么基于利益竞争或其他因素,国外企业要“垄断”我国工业标准制定肯定不太容易实现。

同样的道理,要覆盖成千上百的工业领域,依靠国家力量不太现实,如果提供一种标准制定机制,让有能力、有意愿的企业自行决定标准研制方向,处于差异化的考虑,能够出或者不能出标准的领域都会有企业参与,那么百花齐放的格局就会出现。

对于中美先进制造之争来讲,标准当然很重要,但如果缺乏开源社区作为基础,那么数字孪生体产业怎么会受益于标准研制呢?

如果大家深入挖掘美国过去40年推进工业数据标准的工作,与标准研制同期开展的开源社区建设功不可没,在数字孪生体标准研制过程中,美国相关单位如法炮制,继续加强基于开源社区的数字孪生体标准研制,大大降低了具有颠覆性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参与成本。

众所周知,大部分新技术、新产业和新市场的形成,中小企业才是主力军。10多年前,特斯拉不过是一个狂妄自大的小公司,然而现在它已经成为新产业(电动车)的龙头企业。


作者:胡权,工业4.0研究院院长,数字孪生体联盟理事长



评论

您不能发表评论,可能是以下原因
1、登录后才能评论
2、作者关闭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