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权 2025-02-13发布 阅读:593次 ⋅ 杀伤链  信息化战争  NIFC-CA  智能化战争   ⋅

近期,本人跟多个单位做了《美国海军驱逐舰杀伤链建设经验与借鉴》的主题交流,探讨了美国海军2010年左右启动的NIFC-CA分布式杀伤链项目,以及它引起的智能化战争。

1991年美军在海湾战争中验证了信息化战争的成功,随后经过20年的努力,把信息化战争体系中的杀伤链总结为F2T2EA模型,并写入了JP 3-30 “联合瞄准“条令,使之成为一种规范的作战方法。

然而,进入21世纪10年代,美军开始把大国对手看成假想敌,再打一场势均力敌的信息化战争不具有吸引力,它开始设想利用正在兴起的AI/ML、数字孪生体和数据科学等,把大国对手“拉”入到智能化战争中来。

智能化战争跟信息化战争不是一回事。

以网络信息体系为核心的战争,只能是信息化战争,这一点在数字孪生战场实验室编写的《网络信息白皮书》中有系统的分析,在此不做赘述。

智能化战争不是信息化战争的升级版,它是一种全新的作战样式,因为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和任务指挥将成为常态,杀伤链将演变为杀伤网,从而具备难以想象的灵活性或机动性。

利用“感知-理解-行动”(SMA)环代替F2T2EA模型,减少了50%的步骤,当SMA环演变成熟后,将具备“机器的速度”(The Speed of Machine),这显然不是人在环的模型,而是人在环上的方式,即作战人员只需要确认即可,而不需要参与复杂的决策和执行过程。

经过美国海军近10年努力,NIFC-CA形成了完整的杀伤链工程方法,初步实现了“任务指挥”(Mission Command)基本要求。

在推进NIFC-CA项目过程中,美军解决了集成架构(Integration Framework)、数据管理和任务工程等问题,为发布JADC2战略和确定任务指挥等奠定了基础。

利用达尔格伦虚拟驱逐舰平台,美国海军多个部门通力协作,除了开展杀伤链的试验任务,还把新型武器导入进行试验。

2012年9月,位于一栋建筑内的宙斯盾作战系统基线与位于另一栋建筑的Mk 160火炮火控系统以及火炮线上的Mk 45 Mod 4舰炮的安全连接,战斗系统生成了一个射击命令,火炮在波托马克河试验靶场8000码外的试验目标上射击。

2013年,在任务线程中加入了一架无人机,提供目标信息消息和视频,然后传递给实验室海军火控系统,然后该系统通过语音命令向另一个设施的电磁轨道炮发送射击命令,以打击目标。无人机被用于将战斗损伤评估传输到第三个评估实验室。

2014年底,激光武器系统快速反应能力(LaWS QRC)在庞塞号(AFSB(I)15)上进行了测试,这是定向能新武器的试验。除了在开发的早期阶段通过达尔格伦虚拟驱逐舰解决激光集成问题外,还将练习效果/杀伤链的其他方面。

通过为海战场和舰艇等建立数字孪生模型,形成了数字孪生海战场平台,能根据杀伤链的需要进一步开发相关应用。

数字孪生海战场提供球面海洋及水动力、舰船动力学,模拟海战场环境;提供海底高程数据及水下水声学,支持水下攻防作战、海空一体化协同作战等;内置台军、美军或北约等几千处军事基地及设施;能提供包括国内军标及态势、北约军标上万个符号绘制和编辑等。

数字孪生舰艇平台跟数字孪生战场环境结合,能够对蓝方航母打击群进行模拟,改进自身的杀伤链建设工作。



评论

您不能发表评论,可能是以下原因
1、登录后才能评论
2、作者关闭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