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经中文网》报道,在电子手表和日用品等廉价产品领域,日本企业将海外生产迁回日本国内、或新建日本国内工厂的趋势在扩大,例如,卡西欧计算机将推进日本国内工厂的低成本化,将海外生产的一部分迁回日本国内。
从具体情况来看,由于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的人工成本大幅上升,跟日本的成本相比优势不大。同时,日本大力加强自动化设备生产线的设计,这促成了日本制造的成本优势已经形成。
日本本田生产的SUPER CUB摩托车
由此可见,日本制造已经在全球各国再工业化浪潮影响下,除了把高价值产品的制造吸引回本国,同时也在推进低端制造产品的回归。
据统计,目前已经有多家知名日本企业把生产线转回日本本土,它们包括:
案例1:资生堂也将时隔36年新建日本国内工厂。资生堂为了将“日本制造”打造为竞争力的核心,正在栃木县建设36年来的日本国内首座新工厂。
案例2:卡西欧将提高在世界各国以20美元左右销售的手表的日本国内生产比例。目前在包括日本山形县、泰国和中国2处在内的全部4处工厂生产基本相同的数量。
案例3:佳能正在宫崎县建设国内新工厂,预计2018年投入运行,同时,佳能还在讨论迁回海外的部分生产线,用国内新建自动化工厂代替。
案例4:本田公司在中国生产的摩托车“SUPER CUB”(超级幼兽)生产基地,将迁回日本熊本县。
案例5:日本先锋的汽车导航系统生产基地,将从泰国迁回青森县,以更好满足日本国内的汽车配套需要,同时也可以更好响应整车厂创新的要求。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其根本原因是诸如中国等制造大国的生产力成本大幅增长,例如,中国工资已经涨至2005年的3倍以上,东南亚各国的人工成本也在持续增长。
不过,据工业4.0头条观察,对于一些便于利用自动化设备的行业,日本制造企业自然希望迁移回其本土,但对于对于成本中人工费所占比例较高的服务行业等,则还是不便迁回本土。
当然,对于直接销售产品的目标市场,日本制造企业也难以实现生产迁移回国的目标,因为目标市场的国家消费量大,如果都通过出口贸易来实现,会引起目标市场国家的反感,或影响其市场销售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制造企业还是会保留目标市场国家的生产线,甚至于还会加强其生产线的建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