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DARPA军事理论创新最新成果,马赛克作战(Mosaic Warfare)成为全球军事专家跟踪研究的焦点。作为2021年1月30日“军事数字化理论与美军实践”研讨会的重头戏,工业4.0研究院将分享马赛克作战分析成果。
从军事理论角度来看,马赛克作战理念属于“作战范式”的创新,按照Alan Stephens的分析,这属于第五代战略(Fifth-Generation Strategy),主要由两个约翰开创的,即John Boyd和John Warden,他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主张空军力量的战略家。
对于指挥与控制(C2)领域的专家,John Boyd可谓大名鼎鼎,他提出的观察(Observe)、判断(Orient)、决策(Decide)和执行(Act)理念影响了美国空军的发展,并称为OODA,或博伊德循环,早期用在空战中的决策。
John Boyd认为,美国空军过于注重速度,这在越战中体现比较明显。在性能相比不强的米格战机对抗中,美国空军感到非常吃力,主要原因是米格战机操作简单,能够快速反应。由此,战机在空战中最关键的性能并非绝对速度,而是敏捷性。
为了让飞行员掌握这套理念,John Boyd提出了著名的OODA,该模型成为美国空军作战理论基础,其影响力延续到DARPA在2017年提出的马赛克作战理念中,成为分布式/系统作战理论的支撑。
美国军事理论专家对John Boyd作战模式的评价很清楚,认为他结合了1962年库恩发布的《科学革命的结构》等研究成果,设计了OODA模式,这有助于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作战,达到基于效果的作战结果(Effects-Based Operations)。
众所周知,马赛克作战概念主要由DARPA战略技术办公室Timothy Grayson提出,米歇尔航空研究院的David Deptula对此还牵头撰写了一份报告,名为《重振美国军事竞争力:马赛克作战》,该报告中文翻译版将在本周数字孪生国防研讨会上发放给参与人员。
David Deptula在2001年专门针对沙漠风暴写了《基于效果的作战:作战本质的改变》报告,专门分析了“基于效果的作战”的模式,这显然体现了马赛克作战的范式本质。
除了John Boyd这位已经去世的约翰,还有一位影响美国作战思想的战略家John Warden。在美国国防部网站有一份报告:John Boyd and John Warden- Air Power's Quest for Strategic Paraylsis,报告指出,两位约翰都是“战略瘫痪”的理论家。
2015年,John Warden还发布了《智能战略,智能空军》,再次重点提及他引以为傲的五环模型(Five Rings Model),值得读者关注的是,作为作战理论家,John Warden花了一个部分专门阐释了“系统作战”(System Warfare)和空军之间关系,他称之为“革命”(Revolution)。
基于以上分析,DARPA提出的马赛克作战理念,既是对所谓第五代战略理念的具象化,也是从技术创新角度来设计。
笔者在《数字孪生体》一书中,介绍了2009年DARPA国防科学办公室提出了数字孪生体概念,那么作为战略技术办公室如何利用这个概念,已经有较为清晰的路径了。
这样做的好处不言而喻,建立一种分布式作战模式,将充分发挥美国军事力量全球存在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分布式作战理念不依靠单一军事作战手段的效果,通过“无所不在”的分布式作战手段,只要某个作战手段获得成功,那就是整个作战的成果。
《数字孪生体》重点分析了数字孪生体的核心价值——那就是依靠系统级的优化,从而达到应用的目的,这跟传统的制造模式和产品模式强调“短板效应”不同,这一点在马赛克作战模式中体现也比较明显。
依靠单一的作战力量,还不如依靠网络中的所有作战力量,只要任何一个力量产生了效果,那么马赛克作战就达到目的了。
当然,要实现马赛克作战的意图,还需要更多方面的技术创新。我们可以在1月30日的数字孪生国防研讨会上交流。
作者:胡权,工业4.0研究院院长,数字孪生体联盟理事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