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份说明书介绍了大众、奥迪、宝马工厂规划中的3D模型应用,当中提供了一些相关的规格数据。说明书中阐释了虚拟现实3D计算机辅助设计建模的基本原理,对3D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据和生产装置供应商的数字化图片的要求进行了说明。由于工厂规划中的技术多样性,在此不对单个工厂进行探讨。因此,在项目启动中,需要直接与委托方商定特殊事项。
规划结果的3D模型是数字化工厂的基石。在发动机和底盘生产领域的工厂规划中,3D模型用来确保已规划的布局在预备阶段得到充分演示和测试,从而避免规划失误和降低纠错成本。
本视频介绍了大众奥迪在汽车制造中使用的增强现实技术。
Katharina Kunz和Michael Günter是两位虚拟现实技术专家,他们现在身处于奥迪预量产中心(VSC)一个特殊的地方——“虚拟空间”(Cave)。他们看起来就好像在打电子游戏,他们戴着3D眼镜。Günter用来打手势的右手前臂上还绑着一个厚厚的黑带。“虚拟空间”由多个互联的投影界面组成。使用者将完全浸入在3D虚拟环境中。Kunz和Günter的任务便是尽早在开发周期中确保汽车的可制造性,这个尽早往往是指生产启动之前的三年时间内。
与“虚拟空间”同一个房间的还有“世界之窗”——奥迪的高科技分析工具。Andreas Gräfenstein身后的三脚架装有一台计算机,两个控制监视器和两个摄像机。其中一个摄像机被固定住,另一个为手持型。“我们在此运用了增强现实技术。”Gräfenstein解释,“如果我们想要分析汽车,那我们就可以将真实世界的图像与计算机中的虚拟信息结合,比如设计数据。”
奥迪学院(Audi Akademie)是大众奥迪汽车公司的能力中心,致力于以下主题:生产领域的CAD/CAM,信息技术应用和流程,产品数据管理,数字样机与数字工厂。
在其“数字化工厂”项目下,奥迪已经启动了一系列子项目,涉及的方面包括冲压、车身建造、喷漆、总装、工具制造、工厂规划以及物流。其准则是“没有软件的确保就没有硬件”。这就是说:只有当一个生产场所在计算机中成功通过仿真、规划、集成的步骤,才能开始建造。奥迪在此基础上朝着目标更进一步,就是加速仿真-制造-销售的整条流程链上的数字化进程。
为此,在奥迪,数字化工厂与数字样机(DMU)紧密结合在一起。数字样机(DMU)的数据早在新车型的概念阶段就已经为数字化工厂提供了基本数据。奥迪的做法是为了应对以下挑战:不断增多的车型变型,越来越复杂的开发过程,以及缩短开发时间的需求。在如今市场上,一款新车型应该能够尽快地在一开始就大量地推出市场。
原文标题:Digitale Fabrik in der Automobilindustrie, Einsatz digitaler Werkzeuge in der Fabrikstrukturplanung bei VW
这份PPT介绍了大众汽车公司如何借助工厂规划系统HLS(BIM)建设数字化工厂。奥迪是大众汽车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数字化模型在奥迪进一步创新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它可被用于规划数字化工厂。早在生产系统或工厂模块的建立之前,数字化工厂就已利用CAD技术构建3D仿真模型,完成未来工厂的实际图景绘制,3D仿真模型中包括架构、生产系统与生产流程。在数字化工厂中,除了几何表述,逻辑与功能上的相关性也将被测试。数字化工厂规划系统(HLS)的作用在于:只有在事先对生产参数进行仿真模拟并将其调准到最佳的情况下,才会建造实际的工厂。
大众汽车集团CEO马丁·文德恩曾预计,MQB平台可让其生产成本削减20%;同时还可减少制造时间,最多可加快30%,到2019年模块化的生产将为大众集团带来190亿美元的收入和近10%的净利润。但大众在MQB的开发应用方面已累计投资了500亿英镑左右。
摩根士丹利估测认为,未来4年内,大众还将为MQB平台投资大约700亿美元。这个起步费不是一般企业可以承担得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