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通信网作为支撑智能电网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保证了各类电力业务的安全性、实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要求。经过多年建设,35kV 以上的骨干通信网已具备完善的全光骨干网络和可靠高效数据网络,光纤资源已实现 35kV 及以上厂站、自有物业办公场所 / 营业所全覆盖。在配电通信网侧,由于点多面广,海量设备需实时监测或控制,信息双向交互频繁,且现有光纤覆盖建设成本高、运维难度大,公网承载能力有限,难以有效支撑配电网各类终端可观可测可控。随着大规模配电网自动化、低压集抄、分布式能源接入、用户双向互动等业务快速发展,各类电网设备、电力终端、用电客户的通信需求爆发式增长,迫切需要构建安全可信、接入灵活、双向实时互动的“泛在化、全覆盖”配电通信接入网,并采用先进、可靠、稳定、高效的新兴通信技术予以支撑,实现智能电网业务接入、承载、安全及端到端的自主管控。
引言/导读
中移(上海)产业研究院(以下简称上海产业研究院)是中国移动(上海)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是中国移动(上海)面向 5G 和人工智能,引领工业能源、交通和金融等领域数字化服务的专业研发机构。在工业互联网领域,上海产业研究院构建“1+N”工业云平台体系,围绕工业设计、生产和服务环节,利用 5G 、AI 等新技术打造面向工业互联网的有竞争力的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上海产业研究院立足于 5G 研发的技术优势,积极把握5G 改变社会的时间窗口,在 5G 时代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行业产品和解决方案。
据估算,到 2026 年,5G 将为全球十个主要产业带来 1.3 万亿美元的数字化市场规模,其中能源/公用事业(水、电、燃气等)占比高达 19%,市场规模约为 2500亿美元。电力行业无疑是 5G 垂直应用的重点赛道和风口之一,5G 通信特点与电力通信需求高度契合,在智慧电网的各大应用场景中,5G 均可充分赋能,5G 能为电力行业带来深远的社会影响,并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
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以下简称“联研院”)与德勤中国共同撰写本报告。依托国家电网公司电力通信网络技术实验室,联研院的周飞先生、李炳林先生、吴鹏先生、郭云飞先生基于对电力行业的深刻理解,对 5G 在电力行业四大应用场景进行了仔细梳理,并对各场景下的具体应用、体系架构和通信需求进行了详细分析。德勤中国的蒋颖女士、郭晓波先生、张慧女士和屈倩如女士基于多年咨询服务经验及电力行业深度观察,指出了 5G 电力行业应用的主要挑战,并对 5G 在电力行业商业落地的关键措施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这些有益的研究、分析、探讨紧扣生态内企业对 5G赋能电力的主要疑问,报告撰写团队也进行了深度思考和建设性建议,这必将帮助相关企业积极应对挑战,实现从技术创新到商业应用的跨越。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服务性行业。以 5G 和 C-V2X 为代表的车联网技术正逐渗透到交通运输行业中,促进行业变革和产业升级,实现智慧交通,满足人们对于安全出行、高效出行以及绿色出行的美好愿望。目前基于车联网的技术标准规范已基本制定完成,产业链条初步完善,各地也涌现出一批车联网测试和示范基地,并开始探索车联网的运营和商业模式。
中国联通深度布局基于 5G+C-V2X 的智慧交通产业发展,聚焦“智慧道路+ 智能驾驶+智能管控”的车路协同一体化交通体系,通过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业务推广以及产业合作,打造面向智能交通的车联网落地应用。在此背景下,中国联通制定“5G+智慧交通”系列白皮书,此白皮书为中国联通针对 5G+远程智能驾驶的技术规范,期望能对车联网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为加快推进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智能化技术与煤炭产业融合发展,提升
煤矿智能化水平,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应急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煤
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到2021 年,建成多种类型、不同模式的智能
宽带无线通信是智慧矿山建设的基础和关键。提出了矿井宽带无线通信特殊要求: 需无线全覆盖
煤矿井下长达1 0 余千米的巷道; 无线发射必须本质安全防爆; 无线工作频段不宜过高; 无线传给宜具有一定的绕射能力; 抗干扰能力强; 移动性要求不高等。研究了矿用5G 和WiFi6,指出5G 和WiFi6 均可用于智慧矿山宽带无线通信; 矿用5G 具有传输速率高、传输时延小、通话质量高等优点,但系统复杂、成本高; 矿用WiFi6 具有传输速率高、系统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但传输时延大、通话质量低。